后來,習近平在《憶大山》一文中說:“在與大山作為知己相處的同時,我還更多地把他這里作為及時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和渠道,把他作為我行政與為人的參謀和榜樣……”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兩個大寫的人。他們都是真誠的人。真誠面對真誠,就是真朋友!
正是有了這種真正的了解和理解,習近平才果斷地、破例地推薦非黨人士賈大山擔任縣文化局局長。
而賈大山,的確也是這樣真誠的人。雖然他并不情愿從政為官,但他上任后,士為知己者死,全身心地投入。為了修建縣里的大禮堂,即使離家只有 1000米,他也吃住在工地上。為了跑來維修文物的款項,他多次在省城和京城奔跑,即使生病了也不休息,帶著中藥罐,白天跑工作,晚上在賓館里熬中藥。
他把這種真誠也移植到了小說創(chuàng)作中,從而實現(xiàn)了藝術質量的大跨越。
客觀地說,賈大山前期寫的《取經(jīng)》和《正氣歌》《春暖花開的時候》等作品,雖然得了大獎,也引起了關注。但現(xiàn)在看來,還是有些生硬的感覺,藝術的純粹度也欠缺一些。
但從《小果》開始,他變得更會寫小說了。也就是說,他把自然和真誠,恰到好處地移植進了小說里,從而他的小說真情四溢,芳香彌漫。這從《花市》中可以明顯看出,尤其到了《夢莊記事》系列中,這種氣場更加濃郁。
所以,我們說,文以氣為主,氣以情為根,情以真為魂。心底有真情,筆下才能開鮮花。
心底如何才能有真情?
那就是要真正地扎下根去,走進真正的民間與基層,把感情與底層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真正融洽起來。通過雙腳,把大地的氣場傳輸進心底。只有這樣,才能生發(fā)真情,生發(fā)靈感。
賈大山,就是這么一個書寫真情的作家。他不做作,不刻意,說的是百姓的心里話,群眾的心里話,所以,他就代表了大眾,代表了人民。他的作品雖然量不大,但篇篇是精品,篇篇受到讀者的喜歡,正如鐵凝主席評價的那樣——《天籟之聲,隱于大山》。
而同時,習近平總書記也是如此,他把雙腳、把感情真正與民間接通,與賈大山和更多的像賈大山一樣樸實、真誠的人民群眾交朋友,從而真正了解了民情和國情,成為一位真正從群眾中走出來的領袖。
這就是他們作為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的本色。正因為如此,他們都走向了各自的成功。
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收獲真情。真情,是人類最美麗的語言,也是文學永恒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