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學出版社已授權人民網讀書頻道進行連載,禁止其它網站轉載,如需轉載請與出版社聯(lián)系】
人民網北京3月26日電 (易瀟)路遙的短暫人生迸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光焰,其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影響了千千萬萬普通讀者。然而,英年早逝的路遙的人生狀態(tài)始終像謎一樣地困擾讀者。《路遙傳》的作者厚夫是路遙生前的忘年交、路遙文學館館長以及路遙研究界的權威之一,掌握豐富的一手資料,披露了大量路遙不為人知的往事,還原路遙的寫作時代,展現(xiàn)他的寫作精神。
精彩書摘:
(一)路遙為何要自起綽號“王喂狗”?
在馬家店小學上了幾年學后,王衛(wèi)國(編者注:路遙原名)于1961年夏考入延川縣城城關小學高小部。1960年代初,延川縣的小學設置是:各個大隊有自己的初級小學,學生要上五、六年級,只能通過統(tǒng)考到公社辦的高級小學里上。劉家疙嶗大隊屬于城關鄉(xiāng),王衛(wèi)國通過統(tǒng)考考到城關小學高小部。
城關小學在延川縣城的“堂坡”上面,是在古代“文廟”舊址上建起來的,它是全延川縣最早興辦的國民小學,也是延川縣教育資源配置最好的小學,有點類似于今天的“貴族小學”。新中國成立后,一直到1990年代,這所小學一直以招收縣城學齡兒童為主。當然,該校在“文革”前專設的“高小部”也招收過從城關鄉(xiāng)各個大隊小學考入的“高小生”,王衛(wèi)國就是這樣的情況。
據路遙“高小”同學、作家海波回憶:“高小部共兩個年級四個班,具體的學生數(shù)我記不確切,但不會超過一百八十名。這些學生又能分為兩種:一是縣級機關、事業(yè)、企業(yè)的干部職工子女和城關大隊農民的子女;二是城關公社四十個村子里農民的子女。前者在家里吃飯、住宿,為走讀生;后者在學校里住宿、上灶,為住校生。住校生的數(shù)字我也記不確切,但可以肯定不會超過二十人。因為只有一個男生宿舍,一條土炕最多能睡十個人,而女生比男生更少。由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那時農村小孩能上高小的人也很少,具體到路遙他們這一級,平均兩個村子才有一個上高小的孩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