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水滸傳》版本,當推藏于上海圖書館的《京本忠義傳》。惜乎它已嚴重地殘缺,僅僅是殘紙兩頁,一為卷十的17頁;一為卷十的36頁。從殘頁的版口、字體墨色、紙張等方面考察,判斷該版大約刻印于十六世紀的上半葉,即明朝正德(1506-1521)、嘉靖(1522-1566)年間?,F(xiàn)存其他《水滸傳》版本,在刻印年代上,還沒有比它更早的。
過去最流行的《水滸傳》版本,在清代以及二十世紀上半葉是由金圣嘆評的《水滸傳》七十回本。公平地說,在《水滸傳》傳播史上金圣嘆和七十回本起了雙重作用,有功勞也有過失。這個版本保留了原書前七十回,刪棄了后三十回。金圣嘆杜撰了一個“驚噩夢”的結局,他還按照自己的對農民起義所持的立場和觀點,及對宋江等人物的感情,對前七十回的文字作了修改。由于他的評語有許多獨到的、精辟的見解,對一般讀者的閱讀富有啟發(fā)和引導作用。同時由于他保留的七十回已網絡了《水滸傳》全書中最精彩、最動人、最能傳誦的片斷,遂奠定七十回本在當時的廣大讀者心中的地位。
《水滸傳》的版本分為幾個系統(tǒng)或幾種類型呢?以《水滸傳》文字的繁縟、簡略而論,則區(qū)分為繁本和簡本兩大系統(tǒng)。以《水滸傳》的回數(shù)區(qū)分,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等多種類型。最接近于《水滸傳》原本面貌的是一百回本?,F(xiàn)存的天都外臣序本、容與堂刊本等都屬于一百回本的行列。 現(xiàn)存的簡本,無論是完整本或是殘本、殘頁,大多收藏于海外。國內的學者對它們尚缺乏足夠的研究。國內現(xiàn)存的簡本以雙峰堂刊本為最早。它的正式書名是《忠義水滸志傳評林》,刊行于明萬歷甲午(1594)。(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