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也需要環(huán)保
生活在繁華都市里的現代人,如今這年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緊張和忙碌了,生活的節(jié)律像鐘表一樣分秒必爭的運行著,據說是最近幾年來使用率最高的一個詞匯是“忙”字,雖然有“瞎忙”、“窮忙”、“白忙”等說法,總之離不開一個“忙”字。忙其實是好事,無論是為“名”忙、為“利”忙,還是為“情”忙,都比無聊、空虛好,至少表明你還充實的活著。
可是,在我們忙的焦頭爛額、身心俱焚的當下,也讓我們“豐收”了許多“副產品”——每天的菜肴花樣頻增,我們的健康卻每況愈下;熟識的面孔越來越多,知心的朋友卻寥寥無幾;休閑的項目多得數不過來,我們的快樂卻愈來愈少;手機的功能愈加先進,親人的關系卻日漸疏遠……
我們不得不正視眼前的這些極為反差的現象及現實,它說明了什么?為什么一首《今兒有點煩》的流行歌飄滿大街小巷?更不明白劉德華的《男人哭吧不是罪》為啥讓號稱“男兒有淚不輕彈”的大老爺們的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流”了?
都市人到底怎么啦?我們找到了芳草地,卻迷了回家的路;我們早熟得不能再熟了,卻忘掉了“簡單就是快樂”的生活哲學!
21世紀是人類“新文藝復興運動”在全球蓬勃興起的時代,這場運動的宗旨是建設一個文明、自由、愛與健康的“地球村”社會,共同探索人類的心靈成長與潛能發(fā)展。迄今為止,環(huán)保意識正被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和接受,而“自我發(fā)展”、“心理健康”、“心靈成長”等新的理念卻不為人所熟知。而自我的成長是個人“全人發(fā)展”的心理基礎,也是營造健康的人際、家庭、團隊關系的必要前提。所以,心靈也需要“環(huán)保”。
要訣一:允許(PERMISSION)
在日常的生活里,我們會發(fā)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huán)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沖突發(fā)生時,我們經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huán)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這些思想、行為及言語釀成的結果是傷害性的,要么是傷及對方、毀壞一段關系,要么是傷到自己,造成自我的疏離,讓自己愈來愈不喜歡自己。以上二種情形均會發(fā)展成對自己心理健康的“傷害”。
以心理學的角度看,所謂“受傷”的定義是,客體(他)未能滿足主體(我)的需要而形成。未能滿足“我”的需要有多種原因,可能是我沒有表達需求或表達的不明確;或是對方沒有能力滿足;也可能是對方沒有正確理解我的需要等等。
無論是哪種原因造成的心理傷害,都需要我們以全然接納、允許的心態(tài)來面對,具體方法是:㈠、了解自己(對方)行為背后的善良動機;㈡、理解自己(對方)生命成長的背景與歷程。
舉例來講,我的母親特別愛嘮叨,每年春節(jié)我回到家,從踏入家門那一步起到離開家門最后一刻止,始終對我嘮叨不停,喋喋不休,從家務到街坊,從頭到腳,從菜園到麥田,一個不落的如數家珍,真讓我意亂心煩,卻又莫衷一是,苦笑不得。
在煩惱的片刻里,我知道母親想要告訴我一些重要的訊息,對我有幫助,避免我走彎路;同時,我看到母親日漸蒼老的容顏,斑白的鬢角,受傷的雙手,又想到前年到鄭州(當時我在鄭州工作)看我,為了省車費,坐了一夜的硬座車,還用茶筒裝了50個雞蛋和一只活鴨,等到下車時腳腫得已走不成路……想到此刻,我已潸然淚下。繼而,我聯想到母親在娘家排行老二,上有大姨讀書,下有四個兄妹要她照顧,她很小就學會做飯、干活、帶孩子,吃夠了太多的苦與難,操夠了太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