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書籍遭到了新的威脅。電腦科技讓人能從各種浩瀚來源中檢索到信息,一張光盤即可復制并呈現在屏幕上,這似乎預示著靠書來學習將很快成為一種過時的方式。很多大學出版社和圖書館都認為書籍出版業(yè)可能難逃劫數,終將變成生產磁盤和光碟的電腦化廠家。到20世紀末,今天我們熟知的圖書館會像靜止攝影或食品庫一樣,終將變成明日黃花。
美國國會圖書館前館長詹姆士·哈德利·比林頓認為圖書館是高貴的公共機構,他對此奮勇捍衛(wèi),并大聲疾呼:“一個人不管在世上從事什么職業(yè),居住在何處,圖書館都是他們求學之旅的起點。閱讀本身就像冒險,而圖書館就是我們的大本營。”他的繼任者丹尼爾·布爾斯廷也說:“書籍便于攜帶,翻開就能閱讀,又各有特色,在今天而言,或者就所能預見的技術而言,仍然無可匹敵。”即使新聞周刊互動公司主編暨總經理邁克爾·羅杰斯這類使用光盤多媒體的先鋒人物也不得不承認:“說到要表達觀念的純粹力量,沒有東西能勝過文本。”
光盤與書,孰優(yōu)孰劣?自然不免有爭論。女作家弗朗西絲·菲茨杰拉德說了一句言簡意豐的話:“磁盤和書不同,你總不能帶一張軟盤片上床看吧?”我們同意她的看法,《坐擁書城》就是明證。本書敘述了多位愛書人如何為他們的書籍魂牽夢繞,還描寫了因藏書而形成的那種相親相迎的氣氛,有時候,這種氣氛甚至超過讀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