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2月初,宋慶齡在南京拜會蔣介石,討論國民黨抓到的一個叫牛蘭(Hilaire Naulen)的狀況。波蘭人牛蘭在被捕之前,從上海主持中國共產黨的地區(qū)支部,也被認為負責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朝鮮、越南和日本各地的共產黨之活動。宋慶齡是替莫斯科出面,提議國民黨釋放牛蘭夫婦,換取蔣經國回到中國。
這倒是恰如其時的接觸,因為蔣介石開始思念起滯居異國的兒子。1931年1月25日,6年來的第一次,蔣介石在日記里間接提到經國;他記下:
“我年輕時,沒有努力學好約束自己,因此上不知孝敬父母,下不知疼愛子女。今既思之,實在遺憾。”
11月28日,也就是宋慶齡在南京出現的前幾天,蔣介石在日記里記下他對經國的感情:
“我非常想念經國,我沒有好好照顧他,實在不對。我對此殊覺抱歉。”
蔣介石并沒有立即對宋慶齡的提議作答,當他和美齡討論這件事時,談論的重點是子嗣問題。他在1931年12月15、16日兩天的日記里分別記下:
“自從他前往俄國,我就不再能見到我兒;而(中華)民國目前猶在襁褓。”
“天啊,我既未能忠于黨國,又未能孝敬母親、照顧子女,真是慚愧……孫夫人要求我釋放牛蘭,換取經國回國,可是我寧愿讓經國遠謫蘇聯,甚至命喪異域,也不能放走一個罪人換他回來。人是否有后,國家是否受侵凌,都是天命注定,我豈能逆天?我不能違反法令、背叛國家、傷害父母令譽或虛擲生命。為了我兒,犧牲國家利益,并不值得。”
12月15日,蔣介石再次下野,辭去本兼各職,帶著宋美齡離開南京,回到溪口。蔣介石躲在妙高臺和雪竇寺思索、反省。他在12月27日的日記中寫下:
一個人得到后世記住,是因為他具有道德情操和功業(yè)成就,不是因為他有子嗣。中國歷史上多少英雄、烈士、大官……都沒有子嗣,可是他們的精神和成就永垂人世。我為自己擔心經國遇害而斷了子嗣,大為慚愧。如果經國未被俄國敵人殺害,即使我可能再也見不到他,我深信他在我告別人世之后還是會回來。如果我死,他才能回國,我真心希望早早謝世,以告慰雙親之靈。
蔣介石耿耿于懷的就是不能上慰祖先。孟子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然而,身為國家領導人,蔣氏認為他不能因私人目標做出小小讓步。4天之后,他依然為自己的決定委決不下:
“我情緒極亂……忠孝不能兩全,可謂生不如死。”
不過,其他的大事需要他注意。就跟過去一樣,各方函電涌至,懇求他回南京主持軍政。蔣氏與汪精衛(wèi)再次言和,帶著夫人告別溪口,回到南京。稍后不久,日軍攻擊上海守軍。(譯按:淞滬戰(zhàn)爭)
1933年6月間,王明發(fā)電報把流放到西伯利亞的蔣經國召回莫斯科。經國抵達時,王明告訴他,蔣介石在上海宣布,聽說兒子即將回中國;如果消息屬實,他會當即逮捕兒子。
時間又過了兩年,蔣介石其實又開始掛念遠謫異國的兒子,但他是親情牽羈,不是王明所稱的怒意未消。2月13日日記里,蔣介石嘆息家庭破裂,“兒子遠在他鄉(xiāng)”。宋美齡顯然也又和他討論到蔣經國。他在日記中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