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犯罪嫌疑人公某持有軟件工程師證書,本科畢業(yè)后一直沒有找到工作,于是利用所學的網絡知識,使用從網上下載的女性裸聊視頻為誘餌,在互聯(lián)網上冒充女性并使用網名“藍眼淚”和被害人金某進行裸體聊天,趁機將對方的裸體視頻錄像,然后用郵件將視頻發(fā)給金某,提出“借”3000元,并以不給錢就把其裸聊視頻發(fā)給相熟識的老師、同學、朋友相威脅,向被害人勒索錢財。2009年11月,法院判處公某犯敲詐勒索罪,處有期徒刑6個月。
【手法五】:謊稱無所不能———犯罪嫌疑人吹噓自己在社會上有“大能量”,以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為由索取所謂的“活動經費”。
【案例】:犯罪嫌疑人毛某購買了偽造的武警警官證、深圳市居民身份證,搜羅了警服、警帽、警用皮帶等警用裝備,謊稱自己是某公安分局刑警隊長,騙得在網絡上結識的被害人雷某的信任后,謊稱自己可以低價買入法院要拍賣的房產、有門路可以幫助他人將戶口落到深圳、可以通過公檢法機關斡旋糾紛等,三次騙得雷某及其朋友人民幣36.5萬元。2009年11月,法院判處毛某犯招搖撞騙罪,處有期徒刑三年。
采訪中,有檢察官向記者指出,目前深圳常住的35歲以下青年人達190多萬,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開始選擇通過網站或者其他的網絡工具交友。但是,交友網站的誠信管理機制尚未成熟,網站對會員提交的各種資料缺乏有力的認證措施,加之該類犯罪風險系數較低,作案成本低廉,致使一些犯罪分子有機可乘。而被害人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僅憑網絡聊天所得的“良好印象”,就單獨外出約見陌生網友,對于其中是否存在危險、如何采取必要的自我保護措施往往未加思慮,致使犯罪嫌疑人屢屢得手。為此,檢察官建議廣大網民要提高防范意識,善于辨別犯罪伎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