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碑林區(qū)長樂坊孟家巷社區(qū)居委會主任戴紅妹又遇見了黃麗,后者笑說,她和兒媳婦董娟最近相處不錯。聽了這話,戴紅妹也笑了。
戴紅妹這個“外人”,為啥為別人的家事而高興呢?原來,黃麗和董娟能有今天的和睦,也少不了她的功勞。
正教訓娃婆婆忽然扇她一耳光
1月上旬的一個下午,戴紅妹正在值班。突然間,一個女人跌跌撞撞推門進來。戴紅妹看見,她披頭散發(fā),滿眼淚痕,開口就哭:“主任,我婆婆打我!”
戴紅妹說,當時她很驚訝,心想,“只聽說媳婦打婆婆的,沒聽說婆婆還打媳婦”,便勸來人慢慢說。來人歇了歇,說自己是社區(qū)居民,叫董娟,今年40歲,因為訓孩子,被婆婆黃麗打了一個耳光,之后,她也反手打了婆婆。聽完董娟的話,戴紅妹便讓社區(qū)工作人員把黃麗叫來。不一會兒,66歲的黃麗來到居委會辦公室,兩人說起了打架的原因:原來,董娟從學校老師處得知孩子已經(jīng)曠課四五天,便氣不過罵起孩子。這時,在她身旁的黃麗突然火冒三丈,甩手打了董娟一巴掌。董娟挨了打,先蒙住了,反應過來后暴怒,跳起來伸手抓向黃麗,兩人扭打在一起。董娟個子小,吃了虧。
巧嘴好言勸婆媳又握手
見婆媳倆打得并不嚴重,戴紅妹立即展開調(diào)解工作:“你們誰先動手?”“我……”黃麗回答時有些羞愧。“你不該打人。”戴紅妹說,“再怎么急,也要講道理,何況你還是長輩。”黃麗點點頭。
戴紅妹又轉向董娟:“你教育娃也要注意方法,老是訓可不成。”董娟聽罷,“嗯”了一聲。
見兩人都認了錯,氣也消了不少,戴紅妹對黃麗說:“那你給你兒媳婦道個歉吧。”黃麗欠了欠身:“我不對,我不該打你。”看到婆婆道歉,董娟也有了風度:“沒事,我也不對。”之前怒目相向的婆媳倆在社區(qū)居委會辦公室握了手。
昨日,黃麗告訴記者:“這事丟人很,不要提了。”動手打媳婦是因為“聽她教育娃,實在忍不下。”“其實現(xiàn)在想想,人是娃他媽,就是心急了訓娃,沒啥不對。”黃麗說。
教育理念不一致
也要彼此尊重
記者了解到,董娟是孩子的后媽,她說,平時管教孩子,生怕別人說長道短,壓力不小。
“對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方法。”西安清陽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李淑茜說:“如果兩代人共同教育孩子,就更要注意在孩子面前保持和諧。”
李淑茜說,因為董娟的兒子并非親生,而社會上本就有對“后媽”的種種議論。因此,董娟對孩子的批評可能引發(fā)了黃麗心中潛在的偏見。所以,即使家長不能在教育孩子方面達成一致,也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彼此尊重,這樣才有利于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家庭觀和價值觀。(應黃麗要求,她與董娟采用化名)(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