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作家們不愿意讓成長中的青少年面對這些事件和這個敏感的問題,但我作為出版人,卻覺得這是出版的市場情況造成的,經(jīng)濟利潤作為惟一的考核指標已經(jīng)迫使出版社早已對文學妥協(xié),尤其是對讀者妥協(xié),不再執(zhí)意推出一些認真思考當下青少年世界和青少年問題的長篇作品,這些作品也許在閱讀時需要拔高讀者的認知水平,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和對讀者的引導,但大多數(shù)出版社為了迎合當下廣大讀者的口味,特別是愈加年輕一代的口味,開始大量出版以當下青少年現(xiàn)實的幸福生活為主題的長篇作品,它們快樂、好讀,時尚、流暢,卻不再出現(xiàn)沉重的話題,甚至深刻的思考。
當然,有的作品不一定觸及死亡事件和主題,會用另一種方式來思考當今社會中漸漸變異的人性,和社會呈現(xiàn)的巨大問題,我對這種形式也贊同,這是時代特征。也許讀者們不愿意直面一些血腥的或者沉重的問題,在他們已經(jīng)很現(xiàn)代化很幸福的少年成長階段,也沒有家長認為有必要把這些沉重話題以故事的方式講給他們聽。
不過筆者認為,少年需要經(jīng)歷的磨難是一定會來的,一生當中幾乎無法避免。當然筆者并不提倡一個苦難的童年,因為恐懼的童年往往對少年一生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但在青春期里,即使現(xiàn)實生活中不出現(xiàn)可怕的坎坷和磨難,在閱讀的世界,一定要接觸相應的故事和思考,就像楊絳說的,閱讀好像“串門兒”,可以去世界各地的大師那里串門兒,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我們要讓青少年逐漸看到世界的真相,不要把他們總是蒙蔽在美好的、夢幻的世界里,他們早晚要面對,并且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來承擔責任。所以,相對來說,閱讀是最好的一種教育,最直接的、有助于引起他們思考的、包含沉重話題的、可以直面人生的教育。讓他們看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生,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故事,這樣的人們,以及自己也許永遠也經(jīng)歷不到的故事。這樣的閱讀難道對貧乏的人生不是一種幫助嗎?
筆者認為,作家應該適當拋棄輕飄、無根的寫作,應當更自覺地沉靜下來,關注當下孩子們在青春期所遇到的重大問題、重大主題,甚至無法逾越的一切困境,寫出當他們遇到這些巨大問題時在其中可以尋求啟迪、給予他們真正的成長幫助的書。這樣的作品才能真正銘刻到他們的記憶當中去,銘刻進他們的人生經(jīng)歷里去,成為他們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而不要再重復地、反復地描畫他們輕松、愉悅、物質(zhì)極大豐富、精神極度空虛的現(xiàn)實世界。
新世紀以來,也有一些作家的筆觸觸及到了死亡事件,并以此為契機,講述了自己對人生的體悟,對生命的追問,以及主人公在此事件影響下所產(chǎn)生的性格和命運的轉(zhuǎn)變。
比如李東華的長篇小說。在長篇小說《薇拉的天空》里,她描寫了女主人公薇拉的哥哥意外車禍死亡的事件。而在《遠方的矢車菊》里,女主人公也終因病痛而死亡。作者用沉靜而真誠的筆觸來描述主人公內(nèi)心對情感、親情的訴求,表達出真實而沉郁的生命體驗。我一向認為,有了作家生命真實體驗的作品一定是有生命力的作品,擁有了真實生命體驗的作品不但具有極強個性,同時也超越了個體的體驗,反映了人世間可能的人性和情景,具備著普世價值,而文學正是用這樣的普世價值來打動和影響著廣大的讀者。死亡事件使李東華的少年成長小說的內(nèi)涵顯得更有力度,引發(fā)了種種關于生命的思考,不僅表達了生命無常的生存經(jīng)驗,也讓主人公對于生命的尊重、對于愛、對于生活的珍惜等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并帶動了讀者的思考。
劉東是一位有著深沉情感體驗的作家。他的《轟然作響的記憶》是獲得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的短篇作品集。12篇作品是他8年里采訪了幾十個真實事件最后挑選了12個故事寫成的。每篇文章都以極端的形式反映了少男少女成長過程中最振聾發(fā)聵、對他生命影響最大的一個“轟然作響”的事件,以至于這樣的事件之后,他們的人生開始了重大的轉(zhuǎn)折。這12篇文章中有6篇都涉及到死亡事件,這是很有趣的現(xiàn)象,也是值得每個兒童文學工作者深思的現(xiàn)象。也就是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少男少女成長過程中,最能對其生命和命運產(chǎn)生影響的、最轟轟烈烈的事件,莫過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