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數據和信息越多,越搞不清這房價到底是漲了還是跌了。有關部門、房地產中介機構、研究機構等給出的數據都不一樣。”許倩(化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春節(jié)和家人商議后,決定在北京購置自己的第一套房產。最近三個月,一直在關注北京房價走勢。
“您看這個,某房地產中介機構的數據說,北京4月二手房成交均價為25015元/平方米,環(huán)比下跌0.05%。另一家房地產中介機構的數據又說,北京4月二手房成交均價為26359元/平方米,環(huán)比上漲6.45%。我真不知道該聽誰的。”許倩邊說邊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展示自己搜集的足有幾十頁的各種數據。
許倩表示,同樣看不清的還有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買賣報價。她介紹,自己往往是在網上看中一些符合自己購房需求和心理價位的房子后,再和中介聯系看房。“看房時才發(fā)現,網上的報價比實際報價低了不是一點半點。”她前段時間曾看中北京東二環(huán)附近某小區(qū)的房子,網上報價該小區(qū)商品房均價為20730元/平方米,但去看房的時候發(fā)現實際均價在35000元/平方米以上。
某房地產中介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網上給出低報價是房地產中介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就是為吸引人們打電話過來咨詢買房。當顧客咨詢某個價格比較低的房子時,房地產中介機構工作人員一般會說該房已銷售,然后再借機向顧客推銷其他房子。
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后了解到,房屋網上報價、實際均價、最終成交價三者之間相差較大。某房地產中介機構工作人員說:“一般網上報價與最終成交價相差最高能達到50萬元。”
中國證券報記者根據網上數據不完全統計發(fā)現,目前北京二環(huán)內商品房均價為32982元/平方米,實地調查均價在36000元/平方米,兩者相差3000余元;二環(huán)到三環(huán)均價為29849元/平方米,實際均價為32000元/平方米,兩者相差2000余元;三環(huán)到四環(huán)均價為26322元/平方米,實際均價為28000元/平方米,兩者相差近2000元。
由于統計數據差異,參與房地產市場各方對房價走勢的判斷也不一樣。比如有媒體報道稱,4月北京二手房市場出現“量跌價漲”勢頭。此后,有房地產市場研究機構最新發(fā)布數據顯示,4月北京商品住宅市場延續(xù)3月的回暖,呈“價量齊升”局面。某房地產中介機構研究部門人士認為,短期來看,一線城市將繼續(xù)保持“量升價跌”趨勢。
在各種統計數據中,商品房價格、新房價格、現房價格、期房價格、二手房價格等各種用詞的含義都有所不同,目前還處于“百家爭鳴”的狀態(tài)。
對看不清的數據,許倩表示:“看來不能過分依賴這些數據,只能自力更生了。我決定以后要多去現場看房,多看幾套房,心里有個對比,才能有數。”(本文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