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聽蜀僧浚彈琴》詩,將我們帶到了那個文人以琴奏胸中丘壑,以琴彈萬般愁腸的年代。不覺讓我們想到宋徽宗趙佶的《聽琴圖》(圖1),畫中徽宗一身紅衣坐在盤石上撫琴,那靜謐致遠的空靈,讓我們體會到古人灑脫超然的性情。一直以來,古琴就是君子孤傲、超塵形象的化身。那俞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嵇康《廣陵散》中的灑脫不羈,都讓我們對這一傳統(tǒng)樂器多了一份感性認識與期許。
古琴,一個在中國樂器發(fā)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文化標(biāo)志,一件標(biāo)榜文人獨特身份的雅物。那一曲曲悠揚的奏鳴分明是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吟誦,是國人千年來不變的性格闡釋。
古琴的制作極為考究,堪稱一門絕技,除了選用上好的材料外,匠人的卓越技藝也是決定一張好琴的重要因素。歷代品質(zhì)優(yōu)秀的琴,不僅以其材料名貴、造型優(yōu)美、制作精良、音韻和諧而久負盛名,且有名人題刻的琴名、題詩、題跋、印章等,顯得尤為珍貴。一張傳世的好琴,不僅是音樂的極好展示,也是藝術(shù)性的完美呈現(xiàn),它是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是器與道的合一。
傳世古琴中,以唐琴最為名貴,今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藏唐琴“九霄環(huán)佩”“大圣遺音”“飛泉”,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藏“枯木龍吟”琴等都是稀世珍品。傳世宋代名琴如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雪夜鐘”“海風(fēng)清暉”,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藏“鳴鳳”“清雷”琴等都極為珍貴。這些琴名多是以其上題文字直接命名,每個名字都形象地形容出各自的音色特點。
古琴的深厚內(nèi)涵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獨特地位,使其無可非議地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古琴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古琴作為文物本身的悠久性與稀缺性,它已超出了作為一般樂器的局限性,其價值不可小視。古琴歷來為藏家所重視,當(dāng)今更引發(fā)了一輪“古琴熱”。
2003年,中國古琴藝術(shù)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其獨特考究的制作技藝,悠揚空靈的音色,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厚重積淀,使古琴的藝術(shù)價值與文物價值不斷彰顯。正是從2003年開始,古琴在拍賣場上的價格一路飆升。2003年中國嘉德(微博)春拍,一張?zhí)拼?ldquo;九霄環(huán)佩”琴拍賣成交價為345.5萬元,刷新了當(dāng)時中國古琴的成交價紀(jì)錄。同年中國嘉德秋拍,王世襄藏唐代“大圣遺音”琴(圖2)被拍出891萬元的高價,古琴收藏炙手可熱。
近幾年,現(xiàn)身國內(nèi)拍賣市場的古琴,拍賣價格如日中天。2009年中國嘉德秋拍中,明“月露知音”琴以2184萬元的成交價再創(chuàng)古琴拍賣新高;隨后北京匡時(微博)秋拍古琴專場中,吳景略收藏的唐“太古遺音”琴、宋“龍升雨降”琴和元“朱致遠修百衲”琴分別以2072萬元、1232萬元和582.4萬元的不俗成績成交。2010藝術(shù)品春拍,中國嘉德、北京永樂、北京保利和北京匡時共推出16張古琴,成交15張。其中,中國嘉德推出的晉代古琴“猿嘯青蘿”拍出1904萬元的高價,這張?zhí)柗Q“奇、古、透、潤、勻、靜、圓、清、芳”九德俱全的古琴,其成交價雖未打破2009年中國嘉德秋拍“月露知音”琴的2184萬元成交價紀(jì)錄,但依舊表現(xiàn)搶眼;北京匡時上拍的6張古琴全部成交,總成交額2833萬元,王世襄收藏的“宋代朱晦翁藏仲尼式琴”7年后再次亮相拍賣會,以1120萬元成交。在2010年12月的北京保利秋拍中,一張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銘“松石間意”琴(圖3)拍出1.366億元的天價,成為古琴拍賣市場的新高。
2011年上半年,古琴上拍量為209件次,成交143件次,總成交額為6.05億元。2011年5月,原為王世襄所藏“大圣遺音”琴再次現(xiàn)身中國嘉德,以1.15億元的高價拍出,比2003年秋拍價格增長1290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