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許多偏遠地區(qū)的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拿起洛陽鏟(一種考古工具),不管早和晚,發(fā)家去盜墓,致富靠文物。”一些地方的村民更是“男盜墓、女送飯”,以盜墓為生。李健民對此深有感觸。數(shù)年前,他曾在山西省曲沃縣參加對西周古墓的考古發(fā)掘工作,當時,附近的不少村民都圍了過去,不動聲色地觀察考古隊員的操作手法,就連為考古隊駐地看大門的老人都會留心聽他們的談話。每當一個墓葬的位置被標出,附近的村民都會聞風趕來,伺機盜取。
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注意到,很多盜墓者都談到了一本所謂的“盜墓指南”。這本書其實就是由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文物地圖集》。這本地圖集分為北京、山東、陜西、山西、廣東、四川等分冊,詳盡地提供了大量的文物信息,全面記錄了“文物大省已知現(xiàn)存的不可移動文物的狀況”。古墓葬的信息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盜墓指南”只是讓盜墓者知道哪里有古墓。他們是如何準確找到深埋于地下的墓穴的呢?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很多盜墓者都有一套類似于中醫(yī)診療手法的盜墓訣竅,即“望”、“聞”、“問”、“切”四字訣。
“望”即看風水,看草木。經(jīng)驗豐富的盜墓者大多擅長風水之術,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由于古人迷信風水,因而多數(shù)古墓都建在“風水寶地”上,如依山面水之處,必然是墓葬聚集之地。此外,墓葬周圍的草木甚至泥土,都是盜墓者做出判斷的重要依據(jù)。比如,有古墓的地方,由于泥土曾被翻掘和踩踏,莊稼的長勢會比旁邊的差一些。
“聞”即聞氣味,依照氣味的不同來分辨某處是否有墓葬。如秦漢時期的墓葬中,常被灌注水銀和朱砂用于防腐;而唐宋之后的墓葬墻壁上通常涂抹有青膏泥。這些特殊物質所散發(fā)的氣味,一般人難以察覺,而盜墓者總能敏銳地辨別。“聞”的另一層含義為聽聲音。一般的大型古墓,一旦受到較大震動如空中打雷時,就能向地表傳出不同于別處的聲響。清朝時期臭名昭著的大盜墓賊焦四,就善于通過聲音來查找陵墓。他曾在打雷時尋找墓地,并能根據(jù)回聲準確判斷出墓葬的位置。
“問”就是踩點。盜墓者一般都能說會道,尤其善于與老年人談古論今。每到一處,他們便會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的身份,拜訪當?shù)氐睦先?,通過與這些人的交談,獲取有關古墓的信息。
“切”,是查找古墓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3層含義:一是指發(fā)現(xiàn)古墓后,根據(jù)地表的地勢等情況,準確地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墓穴;二是打開墓中棺槨后,沒有遺漏地摸取死者身上的寶物;三是觸摸到文物后,即能判斷其為哪個朝代的文物、價值有多大等。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高科技的作案手段,比如炸藥爆破、遙感探測、航空考察等,已經(jīng)被不少盜墓分子采用。
河南安陽曹操墓的發(fā)掘,是2009年中國最具轟動效應的考古發(fā)現(xiàn)。這座古墓所在的位置,原是一座窯場的取土點,廢棄后被村民種上了莊稼。2005年底,村民們在澆地時發(fā)現(xiàn),有一處地方的水一直向下流。他們順著水流的方向找到了一個洞,據(jù)此推測下面可能有古墓。消息傳出不久,一批又一批的盜墓者便蜂擁而至。
從2006年起,當?shù)嘏沙鏊群笞カ@了5批盜墓者,一共38人。2008年,盜墓者從墓中盜出了一塊畫像石碑,其畫面反映的是東漢時期常見的八女投江圖;而上面的銘文則顯示,墓主的地位非常顯赫。最終,文物專家據(jù)此找到了這座東漢古墓。而專家們判斷墓主為曹操的最直接證據(jù)——刻有“魏武王”字樣的石枕,也是從盜墓者手中繳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