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車從車牌到行駛證,無一不真
不想“被套”,也不想“套”別人——這是大多數車主的心聲。但為圖省事,也為了省錢,也有一些車主不僅“套”別人的車,也愿意被人“套”,甚至自己套自己的車牌,最后出現了真假難辨的“真套牌”。
與惡意套牌相比,“真套牌”出發(fā)點更為復雜。也更具迷惑性,最可怕地方在于從車牌到行駛證,無一不真,唯一能辨別真?zhèn)沃挥熊嚰芴柡桶l(fā)動機號,完全可以達到以假亂真,魚目混珠的地步。
那么,到底何為“真套牌”,其目的又是怎樣,具體又是怎么操作的呢?本篇為你揭秘。
“真套牌”的四大起因
手法一:朋友套朋友
目的:分攤養(yǎng)車費用
在廣州工作的白領小王打算購車,就上牌問題電話咨詢在其他省工作的表哥,表哥告訴他,不要上牌了,他的牌給他套。“你只要買和我相同型號、相同顏色的車輛,我的牌給你套,以后在廣東省內的罰單你交,我這里的罰單我交。各種稅費只用交一份,我們兩AA!”“這樣也可以?行駛證怎么解決?”小王聽過套牌,但沒聽過如此套牌!得到回答是,“我可以報遺失,重新領一套證件和拍照,到時寄給你即可!”小王怦然心動,但也心存懷疑:“不怕被抓?”,表哥更是一語驚人,“我們這里許多人就這么干,可以共同分攤養(yǎng)車費用。只要開得小心點,不會有什么事!
手法二:自己套自己
目的:延長車輛使用壽命?
陳先生是一外貿公司老總,他先是在國內購買一輛從正規(guī)渠道進口的汽車,從上牌到買保險均是走正規(guī)流程。隨后,他購買了一輛一模一樣的“水貨”車(走私車),并將車架號和發(fā)動機號等都改成與那輛進口車相同的號碼。兩輛車也都停在同一車庫。隔段時間,他就將車牌拆下來裝到另外一輛車上,兩輛車經常換著開,自己套自己牌。
“我知道這是違法,但經常用車,又想便宜點買車,就只能這樣做了!”“我認識的許多朋友都是這么做的,有的報失車牌重新領了一套,兩輛車可以同時開;但我不是,我是輪流開兩輛車,一輛有牌,一輛沒有牌。不是為了節(jié)省養(yǎng)車費用,而是為了延長車輛使用壽命!”
手法三:一車多套
目的:銷車牟利
該手法與上述陳先生手法類似,先是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一輛車,然后購買五輛相同的“水貨”車,再通過多次報失,領取五套新的牌照和行駛證,放在不同車上,然后將車輛以低價銷往不同省份,從中牟利。
手法四:盜取證件
目的:克隆避罰
黃先生打算換車,一次看到站在路邊“高價搜車”的掮客,便停車問價。誰知,一下子四五個人擁進車內,七嘴八舌的找車輛不足地方,并將價格壓得極低。當時黃先生一方面留意自己的錢包和手機,另外一方面將所有人呵斥下車,結果發(fā)現,慌亂中顧此失彼,行駛證不見了。黃先生隨后補辦了行駛證,但過后沒多長時間,罰單一張又一張地寄到家中,顯然被人套牌了,似乎還不只一輛車套他的車牌。無奈之下,黃先生只能報警。
新規(guī):套牌車處罰加重
偽造牌照扣12分 惡意補領駕照扣6分
4月1日將實施的機動車新規(guī)規(guī)定,使用偽造、變造機動車牌證等違法行為,由一次記6分調整為記12分。
新規(guī)也進一步細化駕駛人補領機動車駕駛證的相關規(guī)定,杜絕惡意補領機動車駕駛證違法行為,對違反規(guī)定繼續(xù)使用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以20元~200元以下罰款,并收回原駕駛證。同時,規(guī)定駕駛證被依法扣押、扣留或者暫扣期間,駕駛人不得申請補領。對采用隱瞞、欺騙手段補領駕駛證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以200元~500元以下罰款,扣6分,并收回補領的駕駛證。
小貼士:
如何避免被“套牌”
一是不要輕易把自己的身份證或駕駛證交給別人,以免資料泄露。
二是在牌照的一些部位粘貼或者噴涂特殊的記號或標志,或使用特殊的牌照框,與其他同型號車輛有所區(qū)別,以便發(fā)現被套時方便向交警提起申訴。
三是如果車輛不幸被“套”,而且替違章的套牌車輛背了“黑鍋”,應該立即報警。
記者手記:
“套牌”為何屢禁不止?
究其套牌屢禁不止的原因,一是車輛能全國流通,但車牌監(jiān)控不能全國聯(lián)網。目前,當地交警部門只能管理本地車輛的違章現象,對外地車輛卻無能為力,更何況是套牌車。二是對于套牌的處罰力度過輕,一直以來罰款加上考駕照費用僅為6000元。三是養(yǎng)車費用著實不低,車船稅、養(yǎng)路費、保險費等。四是車管所對于牌照報失沒有次數限制,一定程度上給“真套牌”鉆了空子。
治理套牌最大難點在于,套牌車與真車之間真假難辨,除非套牌車輛“犯事”,否則交警很難查看車架號和發(fā)動機號。
與“假套牌”是不法分子為逃避稅費和交通違法處罰,惡意套用其他車輛號牌,或者是不法分子購買非法車輛不能正常上牌,套用其他車輛號牌不同,“真套牌”多是親朋好友之間“借用”、“租用”車輛號牌,一牌多車,合法車主收取好處費。所以,禁絕套牌不僅僅需要完善檢測手段或制定嚴懲標準,還需要公民加強法制意識,以及需要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