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bd id="hxllo"></kbd>
        <th id="hxllo"></th>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東西問·譯家言|德國漢學家卜松山:如何以翻譯為徑展示中國文化之“美”?

          2021-12-26 17:36: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東西問)德國漢學家卜松山:如何以翻譯為徑展示中國文化之“美”?

            中新社北京12月26日電 題:德國漢學家卜松山:如何以翻譯為徑展示中國文化之“美”?

            中新社記者 史元豐 萬淑艷

            歐洲漢學研究始于200年前,而歐洲對中國文獻的翻譯則始于更早的16世紀。德國漢學家卜松山認為,盡管漢學和翻譯在中西交流中發(fā)揮了作用,但中西互譯之間仍存“不對稱”:中國人幾乎把所有西方文化經典都翻譯成了中文,而西方人對中國卻知之甚少,原因在于西方的“霸權話語”。

          2018年8月,第五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在貴陽市花溪開幕,來自法國、德國等24個國家38位翻譯家與莫言、鐵凝、賈平凹、余華、阿來等50多位中國作家參加研討會。中新社發(fā) 賀俊怡 攝

            西方語境下的中國存在諸多誤解和偏見。中西方之間如何才能消弭隔閡、交流互鑒?德國知名漢學家卜松山(Karl-Heinz Pohl)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講述如何通過翻譯向西方展示中國文化之“美”。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長期研究中國哲學、近代美學,翻譯多部中國名著,出版了學術專著,為何如此關注?

            卜松山:我是通過林語堂的哲學著作《生活的藝術》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的,我在高中時讀過這本書,它展示了中西文化差異的迷人視角。后來,我讀了一本關于禪宗的書——美國哲學家阿倫·瓦茲的經典著作《禪之道》,它非常令人著迷。這本書表明,禪宗與其說是一種日本現象,不如說是一種中國現象,是印度佛教與中國道教的融合。我的宗教背景是天主教,與禪宗的相遇讓我頗受啟發(fā),大大拓寬了我的世界觀。這也讓我51年前在德國漢堡大學從地球物理專業(yè)轉到漢學研究。

          2018年11月,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福建漳州林語堂紀念館參觀。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中新社記者:您研究中國文化長達半個世紀,經歷了怎樣的思想歷程?中國文化給您帶來了哪些影響?您如何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

            卜松山:首先,我研讀了中國豐富的思想史。雖然我的興趣始于佛教,但很快學會了欣賞儒家和道家的傳統文化。我了解到,前現代中國的這些世界觀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補充和影響。今天,我發(fā)現這三種教義中的每一種都同樣引人入勝。他們大大拓寬了我的世界觀。

            然后我又研讀了中國近代史,特別是歐洲殖民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對中國的影響,即鴉片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和抗日戰(zhàn)爭,我開始明白這如何影響了今天中國人的態(tài)度。

            我在教課或寫關于中國文化的書時,首先會嘗試展示中文的特殊性,然后再介紹儒家、道家和佛教的影響,從日常文化的角度來解釋。我還介紹了中國超過幾千年未間斷過的歷史,如此長的歷史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最后,我試圖展示,如何結合文化背景來理解中國人的行為。

            中新社記者:您是《桃花源——陶淵明詩集》、李澤厚《美的歷程》等書的德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您如何克服翻譯的“不可譯性”?

            卜松山:1982年,我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博士論文題目是《鄭板橋:詩人、畫家和書法家》。為了這個課題的研究,我開啟了第一次中國之旅,1981年去南京兩個月,在那里得到一位書法家的指導,那是一個很好的經驗。我還研究了中國美學史,以了解鄭板橋的背景。

          圖為鄭板橋畫作《竹石蘭蕙圖》。中新社發(fā) 葛士恒 攝

            在此過程中,我對中國詩歌產生了濃厚興趣。從加拿大回到德國,我決定先將陶淵明的詩集全集翻譯成德文。這一切讓我對美學產生了興趣。所以當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出版并成名后,我和學生一起完成了這本書的翻譯。我曾邀請李澤厚先生來到德國,他在我工作的大學待了半年。后來我再次邀請,并一直與他保持聯系,直到幾周前他去世。

            由于中西方思想的差異,翻譯有時很困難,但它們是可以克服的。中文還有文言文的額外難度,語言極其密集深奧,即使對于中國學者來說,也并不總是容易理解。比如《周易》,許多中國學者對這本書的內容有不同的解釋。

            最難的是詩歌的翻譯,這與它的形式有關。形式無法翻譯,比如杜甫詩中的平起式或其他形式特征。因此,中文詩翻譯成德語只能傳達其內容,而很難傳達其形式之美,俗話說:“詩意不可譯”。

            中新社記者:中西方美學有何異同?現代中國美學與西方思想的接觸呈現出哪些特點?相互有何借鑒之處?

            卜松山:西方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在西方,它不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中國歷史上,美學可以說被認為是探究藝術和文學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特殊的“中國方式”:即詩歌、書法和繪畫的本質。

            中國美學還與文化認同有密切關系。大約150年前西方思想傳入中國時,中國人認為中國文化是由美學塑造的,而西方文化是由基督教塑造的。蔡元培就主張:“以美育代替宗教”。因此,美學對于理解中國身份——“中國性”的討論很重要。像1980年代中國受李澤厚著作影響而產生的“美學熱”,這在西方是不可能出現的。在西方,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美學對于中國人認同感的重要性。

          2007年6月拍攝的北京中關村一座新建的基督教堂。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記者:中西跨文化交際與對話也是您的研究領域。在您看來,中西方價值體系的起源是什么?您認為中西方之間應如何進行跨文化對話?

            卜松山:西方價值體系的起源是基督教,今天宗教的影響已大大減弱,不再那么明顯,但了解這一背景很重要。這就是為什么我稱西方的價值觀為后基督教價值觀。中國價值體系的起源是儒家思想,它構成了中國社會的道德基礎,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即使在當今社會,中國人的價值觀仍帶有濃厚的儒家色彩,比如“仁義禮智信”。

            跨文化對話應該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相互尊重,愿意向對方學習,并試圖通過改變視角來理解對方的觀點,理解世界的另一個文明。

          2018年9月,2018姑蘇孔子文化節(jié)暨祭孔大典在江蘇蘇州文廟舉行。儀式上,蘇州大學的20多位外國留學生身穿中式傳統禮服、手捧竹簡,用漢語齊聲誦讀《論語》。中新社發(fā) 王建康 攝

            中新社記者:翻譯對當今中西方交流有何啟示?

            卜松山:文化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翻譯,就像圣經從希伯來文譯成希臘文、從希臘文譯成拉丁文、從拉丁文譯成英文……從西方文化的翻譯過程便可窺見一斑,更不用說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和其他語種的翻譯了。在中國,印度佛經翻譯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卡爾·馬克思著作的翻譯對近現代中國產生了根本影響。

            就中西互譯而言,問題在于“不對稱”:中國人幾乎把所有西方文化的經典都翻譯成中文,但西方人對中國卻知之甚少。盡管漢學家在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過程中發(fā)揮了作用,但卻遠遠不夠。

          2020年11月,法文本《論語導讀》原著典藏儀式暨展覽在位于北京的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幕。這部珍貴手稿及相關珍貴文獻在國家圖書館展出。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這種情況是與西方幾個世紀以來的立場有關。西方的思想和觀點已經成為常態(tài),即所謂的“霸權話語”,西方的觀點和思想影響了整個世界,中國也向西方學習了很多。

            只有當中國在全球舞臺上變得更加重要并對自己的文化更加自信時,這種“不對稱”才會改變,同時也將增加西方了解中國的愿望。(完)

            受訪者簡介:

          本人供圖

            卜松山(Karl-Heinz Pohl),德國知名漢學家,德國特里爾大學教授,1945年出生于德國薩爾路易。曾任德國圖賓根大學中國文學與哲學教授,特里爾大學文學與媒體學院前院長、漢學系主任。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史、倫理學與中國近現代美學、中西跨文化交際與對話。著有《中國美學與文學理論》《全球化語境里的中國思想》《與中國作跨文化對話》《發(fā)現中國:傳統與現代》等學術專著專論,譯著有《桃花源——陶淵明詩集》《李澤厚<美的歷程>》。

          • 相關閱讀
          • 31省份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76953.0萬劑次

              中新網12月27日電 據國家衛(wèi)健委網站消息,截至2021年12月26日,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76953.0萬劑次。...

            時間:12-27
          • 【每日一習話】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習近平:在重大疫情面前,我們一開始就鮮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國范圍調集最優(yōu)秀的醫(y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人民至上、生命...

            時間:12-27
          • 2025年,河南人的城市生活有多舒適?

              中新網鄭州12月27日電 (闞力)想象一下,到2025年,河南人的城市生活有多舒適、多便捷、多美好?27日,河南省“實施新型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新聞發(fā)布會就此對外界描繪了一張“美好藍圖”?! l(fā)布會通報,為提升河南的...

            時間:12-27
          • 最新報告:2020年中國卓越科技論文超49萬篇比上年增27.6%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信所)27日在北京發(fā)布的《202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卓越科技論文共計49.38萬篇,比2019年增加27.6%?! ⊥瑫r,按國際論文被...

            時間:12-27
          • 《生態(tài)環(huán)境法典草案專家建議稿及說明》出版 為立法提供有益參考

              中新網北京12月27日電 由北京卓亞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法典草案專家建議稿及說明》新書發(fā)布會暨環(huán)境法典編纂理論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  來自全國人大、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中國政法大學、中共中...

            時間:12-27
          • 中國地方政府效率排行榜發(fā)布

              中新網北京12月27日電 由江西師范大學管理決策評價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企業(yè)管理研究會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管理決策與效率評價研討會暨《中國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

            時間:12-27
          • 循跡寧波“院士基因”:孕育121位院士 傳承科學之光

              中新網寧波12月27日電(記者 李典)巍峨四明山下,“一門雙院士”的傳奇在曉云深處上演。同四年前的胞弟馬余剛一樣,從這里走出去的馬余強成功入選202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消息傳來,寂寥的小山村一下子沸騰起來?!?..

            時間:12-27
          • 最新報告:2020年中國卓越科技論文超49萬篇比上年增27.6%

              中新網北京12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信所)27日在北京發(fā)布最新完成的《202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卓越科技論文共計49.38萬篇,比2019年增加27.6%?! ⊥瑫r,按國...

            時間:12-27
          • 中央紀委要求緊盯借節(jié)日之機搞拉票賄選等行為 發(fā)現問題嚴查快處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 日前,中共中央紀委印發(fā)《關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節(jié)期間正風肅紀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緊盯借節(jié)日之機搞拉票賄選等違紀違法行為,并要求“發(fā)現問題嚴查快處、及時通報”?! ≈泄仓醒爰o...

            時間:12-27
          • 報告:美國人權政治化行徑嚴重危害全球人權善治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電 中國人權研究會27日發(fā)布《美國人權政治化行徑毀損人權善治根基》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美國人權政治化行徑嚴重危害全球人權善治。  報告表示,美國將人權政治化,對全球人權治理帶來災...

            時間:12-27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国产精品久久影视,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免费,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嗯啊豆 国产精品一区精品国产自在

          1. <kbd id="hxllo"></kbd>
              <th id="hxll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