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決議》,這意味著,在執(zhí)行了三十多年的“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之后,單獨兩孩政策正式成為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單獨兩孩政策,是指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此前,我國現行生育政策大致可分四類:一孩政策。包括絕大多數城鎮(zhèn)居民,北京、天津、上海、江蘇、四川、重慶6省(市)的農村居民;一孩半政策。指農村夫婦生育第一個孩子為女孩的,可以再生育一個孩子;二孩政策。一是各省(區(qū)、市)都規(guī)定,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育兩個孩子,二是部分地區(qū)的農村居民普遍可以生育兩個孩子;三孩政策。指部分地區(qū)少數民族農牧民可以生育三個孩子。
單獨兩孩政策民眾呼吁已久,真正貫徹實施決議應該厘清哪些理念,下一步應做好哪些工作,《法制日報》記者為此采訪了相關專家。
不會出現人口迅速增長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介紹,今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提出“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
“我國目前的生育政策有四種,有的主要是面對農業(yè)人口。這次單獨兩孩政策不分城鄉(xiāng),對下一步城鄉(xiāng)生育同政策是個很好的開始?!标懡苋A說,下一步各省將制定相應政策,由于各省啟動的時間在現實中會有不同安排,所以不會造成短期內人口迅速增長,甚至“人口爆炸”,當然出生人口會適量增長,但都是在預計范圍之內的。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教授杜鵬表示,決議通過后,下一步各省級根據過去的工作基礎和摸底情況報給衛(wèi)生計生委,各省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修改相應的條例。單獨兩孩政策,僅是指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兩孩。根據估算,即使高峰時也就是增加100多萬人,所以不會導致“人口爆炸”。
“如果單獨兩孩政策過渡平穩(wěn),將來有可能放開普遍兩孩政策,就不會有太大的生育堆積。所以現在放開單獨兩孩政策,也是整個計劃生育政策分步走的策略?!倍霹i說。
計生政策重大調整完善
“單獨兩孩政策是調整完善計劃生育政策,而不是放棄計劃生育政策?!倍霹i說,單獨兩孩政策仍是計劃生育政策,包括將來有可能進入到普遍兩孩政策,都屬于計劃生育范圍,因為這還是有一個數量的要求,并不是敞開了沒有要求,所以是在數量上作了完善。當然計劃生育政策不僅是數量的要求,還有優(yōu)生優(yōu)育以及相應計劃生育的服務,包括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扶助等都是計劃生育政策的內容。
杜鵬介紹,國外有的國家與我國情況不太一樣,他們主要是家庭計劃,我國是政府政策性計劃。家庭計劃是政府倡導少生,但是否少生由家庭作出決定。比如,日本和韓國,在上世紀80年代以后生育率降低后,政府轉而鼓勵人們生育,但是否生育由家庭決定。我國的借鑒是,如果生育率長期保持過低水平,它對長期的人口和社會經濟發(fā)展是不利的,所以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采取了分步驟調整完善的措施。
“我參與過相關調研,調研結果表明,現在年輕人大約有80%希望要兩個孩子,其中又有80%的人希望要一兒一女,所以說生育政策的調整,使人們的生育意愿與生育政策要求之間的差異進一步縮小。農村年輕人也有這方面的愿望,而且更加強烈?!倍霹i說。
“過去在農村,如果第一個孩子是女孩,可以再生一個孩子,這是一孩半政策,是從孩子性別角度來說的。而單獨兩孩政策是從夫婦雙方的角度,只要一方是獨生子女就能生育兩個孩子,即使第一個孩子是男孩也可以再生一個。所以這兩個政策不一樣?!倍霹i解釋。
杜鵬說,此次通過的決議是計劃生育政策的重大調整完善,過去很多年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現在實際生育率到底多高,經過研究評估之后是1.5到1.6。二是調研了人們的生育意愿,比如,調整了生育政策后,人們到底想要幾個孩子,經過調研知道多數人希望要兩個孩子?,F在知道了生育率低到什么程度,也知道了人們希望的程度,這中間是有差異的,所以進行調整完善之后要縮小這個差異。
法律政策面前人人平等
現在社會上有些富人、名人成為超生的灰色地帶,有些人認為計劃生育政策似乎對這些人沒什么限制。
杜鵬說,其實開始制定政策時并沒有貧富差異,關鍵是政策執(zhí)行問題。在新的政策執(zhí)行之后,仍然需要加大執(zhí)行力度來確保公平。因為在法律政策面前,應該是人人平等,不存在誰更有優(yōu)越感。單獨兩孩政策是只有符合“單獨”的才能有兩孩政策,無論是富人、窮人,還是名人,如果違反了政策法規(guī),都要受到查處。
陸杰華說,決議通過后,各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不僅要修改條例,還要制定配套政策。比如,獨生子女界定、婚姻關系界定等等。對于計劃生育獎勵,下一步也要進行規(guī)定。比如,對一方是獨生子女,但已過了生育年齡,各地要考慮提高對他們的獎勵和他們以后的養(yǎng)老補助,因為這些人畢竟為我國的計劃生育作出過貢獻。 □本報記者于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