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樹勛:字建侯,河北省鹽山縣人,原系西北軍馮玉祥的部下??箲?zhàn)勝利后,高樹勛任國民黨軍新八軍軍長。1945年10月,孫連仲率高樹勛、馬法五、魯崇志等三個軍沿平漢路北上。大軍走到邯鄲、磁縣一帶,被我軍圍阻,我軍發(fā)起了平漢戰(zhàn)役。我軍區(qū)參謀長李達冒險穿過火線親自到高樹勛軍營面談,這使高樹勛很感動,終于下定了決心起義。高樹勛率新八軍及河北民軍萬余人,在馬頭鎮(zhèn)正式宣布火線起義,聲明脫離國民黨陣營。
高樹勛部撤出戰(zhàn)場后,戰(zhàn)役態(tài)勢立即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另外兩個軍,軍心動搖,斗志渙散,迫使他們由就地防御改為向南退逃,我軍由阻擊改為追擊。最終,我軍全殲敵軍近4萬人,生擒第十一戰(zhàn)區(qū)副司令兼40軍軍長馬法五、副軍長劉世榮等高級將領(lǐng),并繳獲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和武器彈藥。
1945年11月1日,高樹勛、喬明禮等率領(lǐng)新八軍、河北民軍1萬多人撤離戰(zhàn)場后,到武安縣伯延鎮(zhèn)一帶休整。在毛主席的提議下,高部改稱為民主建國軍。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國軍成立大會在武安縣伯延鎮(zhèn)隆重舉行,任命高樹勛為民主建國軍總司令、王定南為總政治部主任、范龍章為第1軍軍長、喬明禮為第2軍軍長。
新中國成立后,高樹勛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74歲。
二、潘朔端:云南威信縣人。黃埔軍校畢業(yè)??箲?zhàn)勝利后,潘朔端調(diào)任60軍184師師長,從越南海防海運八晝夜到遼寧葫蘆島登陸,駐防海城、鞍山、營口等鐵路沿線。1946年5月27日,民主聯(lián)軍逼近海城一線,潘朔端抓住機會,在海城宣布起義。
海城起義后,184師光榮改編為“中國民主同盟軍第1軍”,潘任軍長。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1947年秋,他申請到東北軍政大學學習,后調(diào)任嫩江軍區(qū)副司令員。1948年8月,他因工作需要調(diào)任四野十二兵團副參謀長,為策動長春城內(nèi)60軍的起義作了大量工作。
1949年底,潘朔端調(diào)隨宋任窮、周保中南下云南,接管昆明,轉(zhuǎn)入地方。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成立,潘朔端被任命為市長,后又被選任市長直至1968年。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潘朔端受到不公正對待,但仍對黨赤膽忠心。1972年,潘朔端以昆明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的身份,再度主持政府工作。1978年8月9月14日因病逝世,終年78歲。
三、曾澤生:云南永善人。早年入滇軍,曾就讀于云南講武堂。1925年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學生隊。1928年畢業(yè)于黃埔軍校高級班軍事科。畢業(yè)后回到云南,長期在龍云部任職。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等職??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先后升任國民黨第60軍第184師師長和第60軍軍長。曾率部參加了臺兒莊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和贛北對日作戰(zhàn)等。1945年8月,從云南蒙自、屏邊地區(qū)率部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1946年4月,率部從越南的海防港直接開拔來到東北,駐守長春。1948年遼沈戰(zhàn)役中,人民解放軍圍困長春。國民黨第60軍軍長曾澤生在“突圍無望,固守待殲”之際,于10月17日毅然宣布起義,率部退出長春,待命改編,并引導解放軍進入其東城守備區(qū)。曾澤生的起義,使國民黨殘留守軍陷入混亂,紛紛投降,長春在兵不血刃下宣告解放。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軍委授予原國民黨第60軍這支起義部隊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的番號,并任命曾澤生為軍長,徐文烈任政治委員。其原屬第182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48師,由白肇學任師長。原屬暫編第21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49師,由隴耀任師長。原屬暫編第52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150師,由李佐任師長。全軍共2.3萬人,歸第四野戰(zhàn)軍建制。
新中國成立后,曾澤生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是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屆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代表,第三、第四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和一級解放勛章。1973年2月在北京病逝,終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