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湯尤杯賽場上,17歲的澳大利亞選手格羅婭驚艷亮相,她引人注目并不是成績驕人,也不是因為長得美麗,而是因為她的曾祖父是康有為。于是,媒體再次穿越回晚清,揭秘康有為的政治經歷背后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康有為在戊戌變法之后的晚年生活及其后代情況。據稱,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流亡海外,回國后寄情于山水,在上海、杭州、青島建了不少豪華別墅,提倡一夫一妻自己卻有6位太太。
●混血曾孫女是湯尤杯選手
17歲的格羅婭是標準的陽光美女,1.7米以上的高挑身材,立體的五官,笑起來還有一個甜甜的酒窩。她的媽媽是澳大利亞人,她爸爸在6歲時隨家里人從廣州移民到澳大利亞。這位中澳混血美女選手雖然成績不是十分拔尖,但備受中澳媒體的鏡頭追遂,只因她身上帶有康有為曾孫女的亮點。
按照家族習慣,在格羅婭的這一代人里,每個人都有一個源自漢語的中間名。格羅婭的“中間名”叫林達(音譯),雖然家里大部分人都不會講中文,可依然有份中國情結。
康有為一生共有十二個子女(此外還收養(yǎng)了康同荷),其中康同吉、康同琰等六人夭亡,真正長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張夫人所生的兩個女兒同薇和同璧是其中的佼佼者、女界名流。前者直接參與戊戌變法,1897年任職澳門《知新報》記者,是中國第一位女新聞記者。后者在變法失敗后曾代表父親赴歐美演講,先后就讀于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辛亥革命后,曾任萬國婦女會副會長、中國全國婦女大會會長、山東道德會會長,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大筆投資興建豪宅別墅
1913年12月,康有為結束了海外流亡生涯,回歸廣東南海,安葬了母親和胞弟康廣仁的遺骸,翌年6月,乘長江輪,徐徐駛向上海。面對奔騰的激流,康有為回顧自己當年的歲月,深感老之將至,不禁泛起回天乏術,息影林泉的念頭。這位維新領袖人物的最后15年,就在構筑別墅、盡情納妾、游山玩水的寓公生活中度過。
康有為一到上海,就看中了大實業(yè)家盛宣懷在新閘路16號(今新閘路1010號新亞藥廠)的辛家花園,以每月120元的代價租賃下來。
1921年,他在愚園路購地10畝,仿辛家花園建造了一座豪華的園林式住宅“游存廬”。院中為一座五開間中西合璧的二層樓房,名“延香堂”;左邊是一個寬敞的大客廳,可以舉行相當規(guī)模的舞會,這些是康有為及其家屬居住活動的地方。康有為在院內挖了大池塘,內可劃船,又筑橋建亭,遍種花樹1200余株。院中除了原來的動物外,又增添了兩只孔雀、一只麋鹿、一只金絲猴、一頭野驢和500尾金魚。在這湖光山色的“世外桃源”,康有為四季如一,駕扁舟一葉于鹿鳴猿啼之中,蕩漾池塘,詠誦華章。
1920年,康有為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丁家山建筑了占地30畝的“一天園”。每至春秋花季便去“一天園”小住。
1921年,康有為在上海楊樹浦,臨吳淞江處修建了“瑩園”。他經常坐著馬車,悠然地去那兒小住,以體驗農村生活。
1923年,康有為游青島,青島市長趙琪招待他住入福山路6號的“提督樓”(今福山支路5號)。當康有為得知此樓乃1898年德國在青島設治時造的提督署,一次大戰(zhàn)結束后,我國收回膠州灣,該樓成為官產時,他猛地想起了德國、日本侵占這片美麗領土的恥辱,遂將其租下,次年干脆買下院落,取名“天游園”。自此,康有為每年率太太、子女來青島避暑,直至在“天游園”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