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老欽好玩,尤喜賞玩茶壺。無論是紫砂還是銅鐵錫壺,他都能說出個道道,真假、年代、風格、匠工特點,唯獨不評說價格。可就是一把32年前買的紫砂壺硬生生難住了他——直到現(xiàn)在,他還是無法搞清制壺的人是誰,出產(chǎn)于哪里。而壺身上的16個字不僅難倒了欽先生,更是像天書一樣難住了他請教過的十幾個古董玩家、收藏協(xié)會專家。
32年前買的壺,壺身上的字像個謎,難倒十多位專家
紫砂壺上,16字“天書”求破譯
老欽大名欽菊林,今年59歲,這把壺是他在1980年花20塊錢,在岳王路花鳥市場地攤上買的,這在當時可是個大價錢。“當時人民幣最大面額就是10元,如果拿這買壺的20元換成面粉,一個大人都扛不動。”說是一把壺,其實不全,壺身品相完好,壺蓋卻是后配的,色澤上有明顯差別。
紫砂壺剛買回家,老欽橫擦豎刷一番就泡上了茶,他覺得這把紫砂壺泡出來的茶更香,口感更好。摸一把壺喝一口茶地過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一個茶友問他——壺身上的那些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老欽仔細看看傻眼了——16個字中他竟然一個都不認識!
這只壺整體呈倒扣的方鐘型,壺身一側(cè)有16個極像文字的造型怪異的方形“符號”,壺底有一個橡皮大小的方章,是字還是符號同樣讓人琢磨不透。
老欽開始翻閱資料,請教歷史老師,他甚至專門到紫砂廠去找方形壺的淵源——但沒有人能夠給出答案。后來他決定開始自己研究:他買來了1998年4月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正草隸篆字體字典》,買來了新華書店于1986年5月發(fā)行的《書法字典》,可直到這兩本字典都快變成古董的時候,他依然無法認出16個字中的一個。
“只要有人發(fā)表有關文字研究的文章我就去找來看,只要有紫砂壺的展覽我就去逛。”32年中,老欽光看展覽就去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個城市。查字典、對字帖,還去文物市場問懂行的。查過的資料不下20萬字,看過的壺也不下千只,可那些字依然像個謎一樣。
換作別人可能早放棄了??衫蠚J不。
他又開始找更高級別的專家請教,西泠印社(微博)、省收藏協(xié)會的,以及浙江大學專門研究文字的教授——他說前后找過的專家不下15個。這一圈下來還真的有收獲——大家初步判斷紫砂壺制于清末民國初年。確定是一把老壺自然是好消息,但老欽最關注的、關于奇怪的文字依然沒有解答:有的說這些文字像是戰(zhàn)國時期的鳥蟲紋,也有的說刻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字。
老欽很執(zhí)著,他說自己今年59歲,明年60歲就退休,之后的生活少不得和壺友茶友碰面,大家還是會好奇,這壺身上的16個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該怎么回答呢?老欽笑著說,只要想到這個問題就臉紅。謎團一天不解開,這心里就沒著沒落的。
讀者朋友們,這16個字你認識嗎?如果有什么想法和線索,請聯(lián)系本報熱線96068。讓我們試著幫老欽一起解開這個謎。(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