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先華而后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jié)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群芳譜》這段名言所說的,就是蓮花。蓮是最常用來作為宗教和哲學象征的植物,特別是在文化上的“東方”,從波羅門教到佛教,從印度到中國、東南亞,代表神圣、美麗純潔、復活、高雅、太陽,特別是智慧結(jié)果的菩提成就。
今年夏天,我曾經(jīng)有一趟蓮花的旅程,從中國到印度再到泰國,這一旅程最為難忘,因為這是從一個蓮之國,到另一個蓮之國,而且下榻之處,就是蓮花酒店。
粉色的蓮城:齋普爾
我愿意在文中,使用印度的古老名稱:天竺。我抵達的第一站,是齋普爾。這座粉紅之城,猶如一朵碩大無朋的蓮花。
齋普爾是一座有詩情,更有畫意的城市,因為她的名字是“紅粉之城”。 齋普爾全城一片粉紅色,不但屋頂、墻壁,一律粉紅色,連女性的紗麗也偏愛粉紅色,比其它地方濃艷。
但是我覺得,中國游客特別不應(yīng)當把齋普爾稱之為“玫瑰城”。因為中國人最喜愛的蓮花,正是淺粉的蓮花。所以至少我們,來自東土大唐的游客,應(yīng)當稱之為蓮花之城。
淺粉色蓮花,是人往生西方極樂凈土時,會誕生于七寶池里的淺粉色蓮花之中。極樂凈土中的七寶池,有好多種色彩的蓮花,每種色彩的蓮花代表著往生人的往生品味。在凈土佛學書里面,都是這色彩,這格調(diào),這追求,這夢想。今日的齋普爾,滿城花木扶疏,大街小巷永遠有開不敗的名花異卉,千枝萬朵?;愫?,游人心醉。
盡管已經(jīng)在蓮花酒店住下,而且像所有凡夫俗子一樣,美食美飲,吃飽喝足。但是佇立在這樣酒店里,處身于這樣的城中,猶如再生于七品蓮臺。兩天里,我時不時就要這樣如幻如夢,如醉如癡。
印度人從3000年前就喜歡蓮花。一位印度古代詩人,用梵文描寫他的愛人道:“卿眼如蓮苞,手如蓮花,譬如蓮藕。”在婆羅門教的神話中,創(chuàng)造之神據(jù)說是在毗濕奴入定時,從其肚臍中生出的蓮花中鉆出來的。居住在印度次大陸中部的比羅爾族,在解釋世界起源時也有相似的說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蓮生出水面。是時巨神居于陰間,經(jīng)蓮莖出至水上,以蓮花為座。”
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遺物。文獻中有關(guān)印度蓮花女神的記載,最早見于印度的吠陀文獻,說蓮神生于蓮花,站在蓮花上,戴著蓮花的花環(huán)。
在佛教問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蓮花為佛教的主要象征。據(jù)說后來成為佛祖的悉達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蓮。所以蓮就成了他誕生的象征。從公元一世紀左右開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蓮臺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為蓮花坐或為吉祥坐,成為佛教僧人打坐時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經(jīng)的解釋,“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為蓮花坐;單足著右上,名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蓮能反應(yīng)修行程度,認為高僧誠心念佛,則西方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若能精進,則其花漸大,倘或退惰,則其花萎落。又相信:“諸天人民以至蜎飛蠕動之類,往生阿彌陀佛剎者,皆于七寶池蓮花中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