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河系核心外圍有一些超高速恒星運行,銀河系的核心隱匿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北京時間2月19日消息,據美國太空網報道,天文學家近日表示,在銀河系中發(fā)現(xiàn)的6顆以時速超過200萬英里(約合322萬公里)高速運行的恒星可能是被銀河系核心的巨型黑洞彈射出來的。此次科學家們工作的最大意義在于首次發(fā)現(xiàn)了和太陽質量接近的超高速運行的恒星。這項發(fā)現(xiàn)于上個月對外發(fā)布,這項成果將幫助天文學家們更好地理解恒星是如何在我們銀河系塵埃包裹的核心區(qū)域形成的。
黑洞恒星
銀河系的核心部分被一層厚厚的塵埃氣體云包裹,因此從外界觀察,僅有那些最明亮的恒星才能被看到。然而,超高速運行的恒星將為我們打開一扇窗子,讓我們得以一睹在塵埃背后正在進行的恒星形成過程。
為何如此呢?這項研究的論文作者,美國俄亥俄大學天文學系學生凱斯·哈金斯(Keith Hawkins)表示,這是因為超高速恒星往往是由于銀河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在吞噬了雙星系統(tǒng)中的一顆成員恒星,并將另一顆成員恒星以極高速度彈射出去之后形成的。在上個月在美國加州長灘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第221次年會上,哈金斯表示:“這些恒星的運行速度極高,事實上已經足以掙脫銀河系的引力束縛。”
這些超高速恒星曾經位于非常接近黑洞的位置上,但現(xiàn)在它們已經不再被塵埃氣體云所遮蔽,從而可以被望遠鏡所觀察到。由于這些超高速運行的流浪恒星是從銀河系核心被彈射出來的,對它們進行研究將會有助于了解銀河系核心正在發(fā)生的恒星新生類型。
不過在此之前,天文學家們在搜尋這些超高速運行的恒星目標時一般都傾向于搜尋那些大質量的最明亮目標,在那些它們不應該存在的位置上搜索它們的蹤跡,從而判斷它們是否是從別處遷移過來的。這些恒星的質量一般都要達到太陽的3~4倍,由于它們非常明亮,因此也相對容易被找到。不過這些恒星的數(shù)量并不具代表性,絕大部分的恒星質量都是和太陽接近或是低于太陽質量的。
大海撈針
布拉德·漢森(Brad Hansen)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文學家,他本人并未參與這項研究工作,不過他對此評論道:正是由于類太陽恒星在銀河系中的常見,要想從中辨認出那些超高速恒星目標就變得困難重重。他說:“這真的就像是大海撈針一般。你究竟該怎么做才能從數(shù)十億顆相似的恒星中找出其中幾顆運行速度較快的目標呢?”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哈金斯和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亞當·克勞斯(Adam Kraus)合作,使用位于加州帕洛馬山天文臺5米口徑望遠鏡的數(shù)據。數(shù)據分析的結果是,他們發(fā)現(xiàn)130顆位于銀河系中央黑洞邊緣位置的恒星,它們曾發(fā)生過明顯的位移。隨后,他們對這130顆恒星目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尋找那些具有極高速度,因而符合從銀心被彈射出去特征的恒星目標,最終有6顆恒星符合標準。
對此哈金斯本人表示,盡管該項研究的結果目前看來非常有意思,但是它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確認。漢森也表示,一旦這一結果得到確認,它將幫助我們了解在銀河系核心位置形成的恒星類型,并幫助天文學家們更好地評估隱匿在銀心位置的超大質量黑洞的實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