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治黃開發(fā)關鍵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成功蓄水至270米,為今后實施更大規(guī)模的人工調水調沙“清洗”黃河打下了堅實基礎。
“斗水七沙”的黃河因其水流含沙量大導致河床逐年抬高,在下游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而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復雜和最難以治理的河流。據(jù)統(tǒng)計,為了防御洪水,僅新中國成立后,兩岸人民就曾先后4次加高培厚黃河大堤。目前,大堤平均高度達10米,所用土方可壘13座萬里長城。有治黃專家曾把人民被動加高大堤的做法,比喻為黃河邊上的“人沙賽跑”。
?。玻埃埃材辏吩拢慈?,在小浪底水庫舉行的全世界首次人工“清洗”大河的偉大實踐,成為改變黃河“人沙賽跑”險局的重大轉機。這場聚集了中國人無窮智慧和無數(shù)汗水的實踐,首先把黃河上游的來水蓄積在小浪底水庫、這個黃河中游的“大水盆”內,然后通過快速泄放造就“人工洪峰”,輔之以“泥沙的人工擾動”,將水庫攔截的黃河中上游泥沙和下游河道內淤積的泥沙“沖”入大海,達到“清洗”河道的目的。
來自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管局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02年以來,小浪底水庫的人工調水調沙運用,對緩解黃河“長高”效果顯著。10年內14次調水調沙將約8.23億噸的黃河泥沙沖入大海,讓黃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下切2.03米。
通過小浪底工程的調水調沙,黃河下游河道主河槽最大過洪能力從不足1800立方米每秒增大到了目前的4100立方米每秒。在有效減緩下游河道淤積的同時,“二級懸河”的形勢也得到了有效緩解,并為黃河入海口帶來新增陸地20余萬畝。
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北40千米的黃河干流上,可控制黃河92.3%的流域面積、91.2%的黃河徑流量和100%的輸沙量,水庫最高運用水位275米。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程開工。2009年4月,全部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是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被中外水利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具挑戰(zhàn)性的工程之一。(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