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3月在7個學院學生宿舍試點“學生自主保潔”后,一項據(jù)稱是“為了增強大學生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的舉措新學期在南昌大學全面推廣,效果看起來不如預期。據(jù)報道,開學后“不少宿舍垃圾無人清掃,成堆垃圾早已溢出角落中的垃圾桶,鋪滿一地,惡臭撲鼻”。
至于為什么無人響應學校的倡議,學生各有各的說法,其中一個非常不禮貌的說法是,如果校方執(zhí)意要推行,校領導應該起帶頭作用,“自主保潔應該從每個人做起,就應該把行政樓的和教學樓保潔員也撤掉,換作由校領導和校長自行保潔?!?/p>
這位學生遇事不從自身找原因,從外部找借口的習慣應該批評。總是盯著別人再做,那誰也做不好事情,因為總有人會不愿意做,盯完領導盯老師,再盯班干部,到最后就盯自己周圍的人,不愿意做的人總能從別人身上找到不愿意的理由。但他指出的這一點也不無道理,教書育人,以身作則是根本,你讓學生打掃自己的垃圾,當然自己不能等著保潔阿姨給你抹桌子、拖地,要不然,你怎么讓學生聽話?
我想對學生適用的標準,對老師也適用,對領導也照樣適用,令出一門,法無二則,才不會有推諉扯皮。一個校園里如果有兩套標準,哪怕這個事情非常正義,非常陽光,也不免帶著功利、偏見和自私。我想,學生沒反問一句,是不是想省幾個保潔的錢,已經(jīng)很給學校面子了。
那一堆堆垃圾固然難看,可如果僅僅把它們理解為這是學生的懶惰所致,是流于表面了,恐怕對解決問題,真正推行自主保潔于事無補。其實學生爭的不是垃圾而是說法,除了那些高大上的理由、被濫用的所謂精神,校方需要一個讓學生能接受的說法。
自主保潔的理念很先進,它也符合新時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古有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訓誡。校長自己也說了,他年輕的時候做得比這個多多了。確實如此,保潔不僅是個請幾個阿姨花幾個錢的概念,它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生活方式,認為這種事是保潔阿姨干的,應該去思想品德老師那上幾堂德育課。我們的教育如果培養(yǎng)出的都是四體不勤,還沒怎么的就學會等級觀念的學生,那是教育的失敗。
一個高大上的政策為何最終爛尾,得從垃圾以外找原因,政策的好誰都不能否認,但能不能接地氣,全在怎么做。學生有責任,學校當然也有責任,不能簡單地把責任往對方身上推。南昌大學的這種做法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好事從別人開始做起”。至于你年輕的時候做過什么跟現(xiàn)在的學生無關,別動不動拿出來說道。
其實,保潔這種事,學生自己當然也有責任,但這種責任更合理的邊界是把垃圾放在該放的地方。不亂扔垃圾,能分類的最好分類,能做到這一點就得承認,至少在自律上,這些學生是合格的,如果一個學校大多數(shù)的學生都能做到這一點,就已經(jīng)能說明學校的教育很成功。(本報評論員 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