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第二任“女財長”劉憶如的閃電請辭,并沒讓鬧得沸沸揚揚的證券交易所得稅(即“證所稅”)風波畫上句號。這一季的主角是臺灣產業(yè)大亨、鴻海董事長郭臺銘。
6日晚間,郭臺銘召開記者會,要求臺灣當局征收“分配正義稅”或稱“富人稅”,取代“證所稅”。
郭臺銘的方案是,對全臺灣前300名富人,依比例共計課征180億元(新臺幣,下同)的所得稅。
當天,臺灣新任“財政部長”張盛和隨即回應,對郭臺銘愿意在財政上多貢獻一些心力的美意“表示感謝”。
“有點勒捐的意味”
今年4月份,劉憶如提議從明年開始恢復征收“證所稅”。這項稅收早在1990年就因為投資者的反對而被叫停,當時距離其推出僅一年時間,并直接導致劉憶如的母親、臺灣第一任“女財長”郭婉容下臺。
由于近期油價電價齊漲,“證所稅”此時提出,被外界認為并非是一個好時機。自提出以來,臺股市值蒸發(fā)已超3萬億元。
5月30日,因國民黨立法機關黨團證所稅整合版與“財政部”原先規(guī)劃的證所稅版本差異甚大,臺灣的第二任“女財長”劉憶如主動辭職。劉憶如當時提出,“依據整合版,以后所有在上市柜股票市場大量獲利的人,仍不需繳納所得稅”,“本人在政策理念上無法認同,自此辭去‘財政部’部長一職。”
劉憶如此前指責郭臺銘前年賣鴻海股票賺了10億元,卻僅繳348萬元的證交稅。如果依照“行政院”草案15%的稅率,即便持股超過3年可以減半征收,郭臺銘也要繳7500萬元的稅。
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郭婉容的學生林向愷昨日向早報記者表示,郭臺銘的方案不具有可行性,“郭臺銘對證所稅有意見可以直接表達,這種前300大給我捐180億的做法,有點勒捐的意味,根本不是法制社會的做法。就好像政府要我多捐稅,我就出錢,換取你們別再說了。正確的做法其實還是應該回到證所稅上來。”
“財政部”不領情
按6日晚間郭臺銘所提方案,對全臺灣前300大富豪課征“分配正義稅”,當局每年總共可征得180億元的分配正義稅,比起討論半天的證所稅只能征得約100億元還要多。
“目前我們要面對的經濟風暴是超乎想象之大,作為一個民眾本來就要繳稅,我呼吁其他有能力的好朋友,大家一起來做這件有意義的事,早日結束無謂紛爭,全民一起拼經濟。”郭臺銘說。
征稅細節(jié)方面,郭臺銘的構想是,依照量能課稅為原則,按所得高低比例課征。從全臺灣前100名富人,共課征100億元的分配正義稅;第101至200名富人,課征50億元;第201至300名富人,課征30億元。同時,訂定落日修款,例如20年,等景氣好轉時就停征。
郭臺銘稱,該課稅方式符合量能課稅,亦即據所得高低按比例課征,這想法和德國財政學者華格納(A.WAGNER)及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所指出的課稅四大原則——經濟效率、稅務簡便、稅收充分、公平正義相符。
面對媒體問及如何定義前300名富豪,郭臺銘說,這是“財政部”稽查系統(tǒng)可以做到的工作,若300名不夠,可增到500名或更多。他還說,如果“財政部”稽征得好,自己絕不會是臺灣首富,可能排名在40名之外。
郭臺銘認為,這次證所稅爭議好像變成一場公平正義的活動,希望能盡快畫下句號。他還稱,這兩個月來,就證所稅紛爭,臺灣當局已耗費資源超千億元。
對于這等多征80億元的好事,臺灣新任“財政部長”張盛和并不“領情”。郭臺銘拋出方案的當天,張盛和隨即回應,感謝郭臺銘對“稅制”的關心,對于富人愿意多繳稅也表達敬佩。“財政部樂觀其成。若未來能夠取得多數富人的共識,財政部將研議后續(xù)相關事宜,修法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