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經(jīng)的下崗工人到今天的致富能手,從家徒四壁到有房有車,今年44歲的洛南縣永豐鎮(zhèn)張村村民雷鋒軍坦言,正是因為將商洛核桃推向了外界,才讓他的人生有了如此大的變化。
說起雷鋒軍的核桃生意,還得追溯到20多年前。1993年,從部隊退伍回鄉(xiāng)的雷鋒軍,去了本地的陶瓷廠上班,不料2年后,廠子就因效益不好關閉了。面對一大家人要吃要穿的窘境,雷鋒軍只好獨自去山西打工。有一次,他在街頭上看到有人收核桃仁,算下來一公斤比商洛本地要貴六七塊錢,“那時,我就想商洛盛產(chǎn)核桃,為啥不把它們運出來賣呢。”于是,雷鋒軍貸了1萬塊錢,從老家收了七八百斤的核桃仁運到山西,結(jié)果比預想的還好,就這樣,賣出一批核桃仁,等收到本錢后,再收購一批,在資金極其困難的情況下,雷鋒軍靠這種辦法一步步撐了下來。
創(chuàng)業(yè)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極強的耐心、毅力,正如雷鋒軍一直堅持的人生信條:“只要認準目標,能吃苦,有恒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1997年冬天,雷鋒軍騎著自行車去保安鎮(zhèn)收購核桃仁,回來的路上要過洛河,那時河上還沒有架橋,只能踩著石頭過去。冰涼刺骨的河水沖擊著石頭,使上面結(jié)了一層薄薄的冰,雷鋒軍小心翼翼的把100多斤的核桃仁扛過河,再過對岸去扛自行車,返回時,腳下一打滑,連人帶車掉到了河里。從水里掙扎著爬起來后,雷鋒軍渾身濕透,凍得直打哆嗦,回到家后,大半個身子都失去了知覺。隨著生意一步步做大,雷鋒軍將運貨的自行車換成了摩托車、面包車……工具好了,但辛苦卻一直如影相隨,在去石門、石坡等地收核桃仁時,為了趕時間,每次他都是凌晨4點起床,有時到地方后人家還沒起來。“冬天特別冷時,我就站在路邊邊跺腳邊等。”雷鋒軍告訴記者,貨收回來以后,要立即進烤爐烘干,貨多時一烤就是一天一夜,再困再累,自己都得守著烤爐,烤干后還要按品質(zhì)進行分色分路。最初,雷鋒軍一直跑山西的市場,銷路打開后,他又獨身一人去廣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找客商,在各批發(fā)市場里散名片,向目標客戶宣傳商洛核桃的品質(zhì)、口感等。“在外面,遭受拒絕是常事,最慘的是被人偷,在陌生的城市身無分文。”雷鋒軍說,有一次他在南京市區(qū)坐公交車,口袋裝的1000多塊錢被小偷全部偷走,連吃飯的錢都沒了,他餓了一天,但還是不停地尋找銷路,幸運的是,有一位客戶對商洛核桃很感興趣,請他一起吃飯,否則他很有可能會餓暈在街頭。
“供貨時,九次好,一次不好,都可能會丟掉一個客戶。”因此,在做生意的過程中,雷鋒軍最講究誠信二字,即使真的出現(xiàn)紕漏,他也會擔起責任,絕不推托。有一次,一位南京的客戶稱收到的核桃仁顏色有偏差,為了讓客戶滿意,雷鋒軍決定重新發(fā)貨,并承擔了往返的貨運費,加上路上的損耗,損失了4000多塊錢。還有一次,因為天氣炎熱,經(jīng)過三四天的托運,發(fā)到北京某食品廠的貨出現(xiàn)了生蟲的跡象,聽到客戶反應,雷鋒軍親自趕往北京,經(jīng)證實后,他二話沒說,把箱子一合,膠帶一封,爽快答應了客戶退貨的要求。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優(yōu)質(zhì)的產(chǎn)品、良好的信譽,以及待人接物的誠懇與厚道,雷鋒軍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將商洛核桃銷往全國各地10多個省市,成為各食品廠和零售市場加工糕點和飲料的原料,最遠到了黑龍江、浙江等地。2010年,雷鋒軍多方籌措資金,創(chuàng)辦成立了核桃專業(yè)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nóng)戶”的形式,吸吶社員20多戶,主要進行核桃良種繁育、技術推廣,核桃仁的生產(chǎn)、收購、加工和銷售。2012年,雷鋒軍又修建了庫房、辦公室,并進一步擴大經(jīng)營規(guī)模,形成下樹種、栽樹、摘核桃、干果漂洗、干果去仁、干果分級、商品果裝箱的流水線生產(chǎn)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