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比較特殊也比較小眾的人群——外籍演員。不是為某一部影片高薪聘請的外籍大牌明星,而是跟中國演員一樣在內(nèi)地打拼,四處留名等待邀約的漂一代。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跟國內(nèi)的演員沒有什么不同,但是,又確實有那么一些不同。
有幾個外籍演員給我留下的印象相當(dāng)深刻,這應(yīng)該是他們可以堅持下去的一個前提——獨特性。我記得當(dāng)年偶遇一個群眾演員,他興高采烈地說:“我在《霸王別姬》里演過路人丙。”很遺憾,我對他的印象真只是路人,毫無特別之處,或許現(xiàn)在他還在演路人。老外們有點先天的優(yōu)勢,比如矢野浩二(微博)演的鬼子,比如卡爾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美軍教官麥師傅,盡職盡責(zé),中規(guī)中矩。因為他們洋人的面孔和日漸突出的本色,小綠葉的角色成就了自己小紅花的身份。危險的是卡爾說的那樣,“其實很多導(dǎo)演找外國人演戲是不太在乎這些的,因為在中國人眼里外國人都長得差不多,只要有這么個人就行了”。
麥小龍(微博)更多還是把演藝當(dāng)成一個職業(yè),他滿足于流暢的中文為自己帶來的機會,打拼是為了成功,從獨立主持人開始??柌煌坪醺硎軕騽?,他不太介意演藝事業(yè)是不是可以讓自己日子更舒適。他更關(guān)心自己是不是還有機會接著演戲。戲劇在他眼里不一定是謀生的糧食,更多應(yīng)該是精神的享受,所以才會說:“雖然中國的娛樂圈也挺亂,但是也確實有一些是真正熱愛藝術(shù)的人。”同樣是享受樂趣,再看Mike隋這位在視頻小品里分飾12個不同國籍人物的“大俠”,他對于演藝顯然更加偏重于享樂而非享受,想必是老外們也要劃分一下70后或者80后吧。
其實你很難把外籍演員歸為一類。他們的成長過程是西方式的。他們哪一個與哪一個都不算同類,都不愿意按照別人的理解去過自己的生活,這或許算是一個共同點吧。要說有什么相似,我想那就是純粹和直接,他們不會欺騙自己。認(rèn)定了戲劇是什么,不會顧左右而言他。執(zhí)著但并無企圖心,這也是他們與本土演員的不同之處。(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