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商洛籍女作家徐禎霞
王 良
兩年前的夏天,收到徐禎霞寄自柞水的散文集《煙雨中的美麗》,一股清新的氣息瞬時撲面而來,猶如一只新荷浮出水面,蕩出一圈一圈的漣漪,久久地散開,綿綿不絕,帶給人舒心的清涼和爽快。
徐禎霞,一位地地道道的柞水業(yè)余女作家。兩年前,我與她并未見過面,但卻時常聽商洛文化圈里的人提起她,說她的創(chuàng)作,說她的處境,也說到她的成績,于是我對她便有了些許印象,并且也有了些好奇,這是一個怎樣的女子,能夠以如此堅韌的毅力獨自執(zhí)著而又倔強地行走在文學的這片土地上?
一般情況下,作者出書,都會親自送給熟悉的文友與親朋,一同交流慶祝,但徐禎霞卻是寄來的,可見她為人的低調(diào)與不事張揚。一個業(yè)余作家,在百忙中,能帶著真情實感靜下心來埋頭寫作,這實屬難能可貴,文學的可貴不在于嘩眾取寵,而在于用其作品說話,擁有實實在在的讀者群,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徐禎霞的散文集《煙雨中的美麗》是2013年1月出版的,以青少年讀物的形式面世,入圍“青少年課外讀物百部文庫”,從這個層面上講,這部書有了一定的社會價值和積極廣泛的社會意義,同時也印證了其更深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在《煙雨中的美麗》扉頁上,我見到了這樣一段話“本書作者以她敏銳的觸角,捕捉記錄生活中閃光的東西。這些作品,蘊蓄著足夠的溫度和重量,似潤雨如惠風,我相信,一定能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鈣化的心靈以滋養(yǎng),在不經(jīng)意間直抵心谷深處最輕弱的地域,喚醒生動。”這段話,無疑是這部書的核心價值與社會意義所在。
2015年5月,我陪同全國九省市作家來商洛采風,在柞水座談會上,令我驚訝的是,采風團領導內(nèi)蒙古阿拉善盟文聯(lián)主席張繼煉竟認識徐禎霞。他們2010年一同在北京獲獎、領獎,并對徐禎霞記憶猶新,很是贊賞和推崇,在那次中國散文峰會大獎賽上,徐禎霞獲得“中國散文華表獎二等獎”,獲獎作品是她2009年10月9日發(fā)表在《中國青年報》上的《山城霓虹》。這才讓我意識到,徐禎霞不僅走出了商洛,也走出了陜西。在她的作品中,始終洋溢著真情與美好,充斥著對生活的反思和覺醒,文字里傳遞的滿滿的都是正能量。
去年聽多名文友說,徐禎霞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文學作品了。據(jù)我所知,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相當?shù)墓αεc實力是上不去的。于是,我找來了2014年7月26日《人民日報》,徐禎霞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日報》“大地副刊”版報頭的正下方,我認真的讀了好幾遍,文章標題為《煙柳一座城》。徐禎霞寫的那一河煙柳,是寫柞水人,也是寫她自己。
據(jù)悉,徐禎霞只是高中畢業(yè),她并沒有進過大學校門,也沒有進行過專業(yè)的文學理論培訓,只是在開始寫作后自修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她的寫作,全憑著自己的情感和悟性,就目前來說,她的語言已經(jīng)成熟,寫人的,敘事的,狀物的,抒情的,議論的,都很是嫻熟和到位,且恰到好處,她不僅寫散文,還寫詩歌及雜文,經(jīng)常有小說作品問世。今年夏天,又見她的《孤獨的秋天》發(fā)表于《百花園》雜志第4期,《百花園》是小說界的名刊,能上此刊也很不容易。五年多的時間,她就發(fā)表了九百余篇作品,有人說她高產(chǎn),有人說她有才,有人說她勤奮。在我看來,這主要緣于徐禎霞對于文學的喜愛,因為喜愛,才會在生活及工作環(huán)境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寫作,并且有了我眼前這本耐人尋味的《煙雨中的美麗》這本書的問世。
縱觀徐禎霞的創(chuàng)作,有兩個特點:一是善于發(fā)現(xiàn),從平凡的生活中尋找題材,發(fā)現(xiàn)美,挖掘美;二是以小見大,善于從生活中細小的事件中挖掘深刻的主題,直擊人的內(nèi)心,叩問人性,叩問人生。讀她的文章,似汩汩清泉、滴滴甘露,讓人內(nèi)心清冽、無比舒暢,好像浮躁的生活頓時走遠,人心又回歸了最初的純樸和寧靜,一切的一切又回歸到最本真的地方,這是徐禎霞的文章帶給我最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