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的“難得糊涂”四字寫得妙趣橫生,韻味無窮,這是他將真、草、隸、纂書融為一體而獨創(chuàng)的一種奇特手法,有“亂石鋪街、雜亂有章”之譽。據(jù)說,“難得糊涂”四字還有一段有趣的來歷。
有一年,鄭板橋到山東萊洲云峰山觀看鄭公碑,晚間借宿于山下一老者家,老者自稱是荒村野臾糊涂之人,鄭觀其言談舉止高雅不凡,與他交談得十分投契。
老人家中有一塊特大硯臺,石質(zhì)細膩、鏤刻精美,鄭板橋看了大為贊賞,老儒請鄭板橋留下墨寶,以便請人刻于硯臺之上。鄭板橋有感于老人糊涂必有來歷,便題寫了“難得糊涂”四字,并蓋上自己的名章“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硯臺有方桌大小,還有很大一塊空余,鄭板橋請老人題寫一段跋語,老人沒有推辭,隨手寫道:“得美石難,得頑石尤難,由美石而轉(zhuǎn)入頑石更難。美于中,頑于外,藏野人之廬,不入富貴之門也。”寫罷也蓋了一方印章“院試第一,鄉(xiāng)試第二,殿試第三。”鄭板橋這才知道老人是一位隱退官員。他見硯臺還有空處,又提筆補寫了一段文字:“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dāng)下安心,非圖后來福報也”。這段文字與鄭板橋的“難得糊涂”被老人做成條幅流傳開來,人們感慨其中蘊含的哲理,把它視為人生境界之追求,“難得糊涂”也就越傳越廣了。
鄭板橋:“難得糊涂”下的清白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他出生在江蘇興化,名燮,板橋是他的號。因為他在所作的書畫下款都題“板橋鄭燮”的字樣,后來人就逐漸稱他為鄭板橋。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鄭板橋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去應(yīng)鄉(xiāng)試,結(jié)果中了舉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進士,五年之后被任命為山東范縣縣令。范縣地處黃河北岸,有十萬人口,而縣城里卻只有四五十戶人家,還不如一個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鄭板橋就出了個怪招:讓人把縣衙的墻壁大了許多的洞,別人不解,去問他,他說這是出出前任官的惡習(xí)和俗氣。五年之后,鄭板橋調(diào)任山東濰縣縣令。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有時還穿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有一次夜里出去,聽到有間茅草屋里傳出陣陣讀書聲。原來是一個叫韓夢周的貧困青年在苦讀。鄭板橋就拿出自己的銀子資助他,使他能去參加科舉考試,最后韓夢周中了進士。鄭板橋因為失去了自己的獨子,因此總是經(jīng)常尋訪孤兒,然后傾力相助??h學(xué)里的孩子放學(xué)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送飯,又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在遇到災(zāi)荒時,鄭板橋都具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他還責(zé)令富戶輪流舍粥已供饑民糊口。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他刻了一放圖章已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饑債。”在災(zāi)情嚴重時,他依然決定開官倉借糧給百姓應(yīng)急。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因為如果沒有上報批準,擅自打開官倉,要受懲處。鄭板橋說:“等批下來百姓早就餓死了,這責(zé)任由我一人來承擔(dān)!”鄭板橋的果斷救活了很多人。秋后,如果遇上了災(zāi)年,百姓們無法歸還糧食,鄭板橋干脆讓人把債券燒了,百姓們都很感謝他這個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清官。鄭板橋做官不講排場,這也給他帶來一些麻煩。由于他常下鄉(xiāng)體察民情,上級來視察時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責(zé)問。在乾隆十七年時濰縣發(fā)生了大災(zāi)害,鄭板橋因為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結(jié)果被罷了官。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鄭板橋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lǐng)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依依不舍。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fēng)江上作漁桿。從此,鄭板橋回鄉(xiāng)已畫竹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氣節(jié)的一生。他一生只畫蘭、竹、石。他認為蘭四時不謝,竹百節(jié)長青,石萬古不敗。這正好與他倔強不馴的性格相合。他的畫一般只有幾竿竹、一塊石、幾筆蘭,構(gòu)圖很簡單,但構(gòu)思布局卻十分巧妙,以墨的濃淡襯出立體感。竹葉蘭葉都是一筆勾成,雖只有黑色一種,但能讓人感到蘭竹的勃勃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