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藝術市場信息網(wǎng)ArtPrice發(fā)布了香港當代藝術拍賣排行榜,這個涵蓋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香港當代藝術十佳拍賣的榜單顯示,今年風頭正健的武漢籍畫家曾梵志穩(wěn)居第一。
昨日,記者根據(jù)榜單統(tǒng)計,香港當代藝術十佳拍賣總收入超過3000萬美元,曾梵志成為最大贏家。他創(chuàng)作于2001年的作品《江湖》(Society),以334.88萬美元位居榜首,另外兩件1999年創(chuàng)作的面具系列(Mask Series)作品,分別以251.55萬美元和174.15萬美元的成交價占據(jù)榜單的第二和第七位。
業(yè)內人士表示,香港藝術市場主要面向中國藝術家,其當代藝術拍賣榜單極具權威性。早在200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面具系列No.6》創(chuàng)下7536萬港元的天價之后,曾梵志就毫無爭議地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最貴”藝術家。而今,他再度登頂。
四年高考名落孫山
曾梵志1964年出生于湖北武漢的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一家印刷廠的工人。由于醉心于“亂涂亂畫”,曾梵志中學便輟學。17歲時,他與一些熱愛美術的朋友到處游歷,在北京和上海接觸了西方的現(xiàn)代畫家的作品,非常震驚。他立志進入藝術的殿堂學習,卻因為文化課不好,連續(xù)四年高考都名落孫山。直到1987年第五次高考,他才考上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
在美院,受德國表現(xiàn)主義的影響,曾梵志與蘇派教學漸行漸遠,課余創(chuàng)作那些日后被評價為“帶有啟示性表現(xiàn)主義色彩”的畫作。到了大學三年級,他直接將課余創(chuàng)作帶進課堂,遭到了兩極化的評價,“年紀大的反對,給我打68分,但是年輕老師給我打98分”。
曾梵志大學三年級時創(chuàng)作了《憂郁的人》。這幅同學的肖像畫,讓曾梵志學會了如何用自己的感情去表達自己所要描繪的對象,記錄了曾梵志藝術發(fā)展的轉變。1992年,他以500元的價格將這幅畫出售給一家基金會。19年之后,成名之后的曾梵志,用超過千萬的重金回購了這幅作品。
最好的作品還在后面
1993年初到北京,曾梵志經(jīng)常遭居委會盤查:你沒有北京戶口,在這里做什么?他回答:我在這畫畫,我親戚在這。所謂的親戚,是因為“那時租房子要管房東叫表姐、表哥”。曾梵志覺得,自己就像戴了個面具,跟隱形人一樣。他開始嘗試《面具》系列。
這個系列,讓他在藝術上獲得了學術和市場的雙重認可。“面具”一度成為曾梵志的藝術標簽,經(jīng)過面具偽裝的人物,內心透露的卻是孤獨、疏遠以及冷漠。
《面具系列》使曾梵志的藝術成就走向一個高峰,同時也給他的藝術風格貼上了標簽。他想把這個標簽盡快撕掉,盡管這種自我否定可能帶來很大的冒險。2001年,曾梵志做了展覽《面具之后》,堅定地表達了轉型的意愿。他不愿意像一部分藝術家那樣,利用青春期爆發(fā)式的狂熱挖空自己的才華,隨之進入暮氣沉沉的平庸階段。2003年,曾梵志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個展,隨后又開始了他的“亂筆”風格。曾梵志不停地嘗試創(chuàng)作新風格的繪畫,每五年左右,就會突破原來的作品風格,以一個新的藝術面貌示人。
曾經(jīng)的孤獨感和被邊緣化成為曾梵志作品帶有沖擊力很重要的一部分,而當自己慢慢從邊緣變成主流,成為矚目焦點的時候,曾梵志認為自己仍然孤獨,這還不是他滿意的狀態(tài),在藝術上他還在探索。
有人說,曾梵志最好的作品還在后面。
一直堅持國際化路線
根據(jù)雅昌網(wǎng)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曾梵志屬于中國藝術市場少見的“雙高”藝術家:上拍作品共457件,成交比率則高達88.84%;總成交額超過15億元,作品均價高于300萬元。
其作品《面具97》1997年在中國嘉德秋拍上亮相,估價8萬-10萬元,流拍。2000年,中國嘉德春拍,曾梵志當年新作《飛了》估價13萬-15萬元,以12.1萬元成交。2004年,曾梵志全年共有9件畫作上拍,《飛了》成交價翻至44萬元。在2012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上,《飛了》估價2000萬-2500萬港元,成交價高達3986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