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說明的是,和“古稀天子之寶”一樣,“八征耄念之寶”只是一方主寶。除主寶之外,乾隆帝還同時選取了“自強不息”的寶文,刻制成副寶,與主寶相配。而“自強不息”源自同樣是儒家文化重要典籍之一的《周易》一書,其中“乾卦”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隆帝為什么要選擇“自強不息”作為“八征耄念之寶”的副寶呢?按照他自己解釋就是:“向有自彊不息寶,以殿御書。庚子年鐫古稀天子之寶,副以猶日孜孜。茲以壽躋八旬,鐫八征耄念之寶,仍副以自強不息。蓋經(jīng)書中自儆之語雖多,而易象首干,法天行健,至為切要者,無逾于此語。”“予既鐫八征耄念之寶,復(fù)副以自強不息,亦猶七旬時刻古稀天子之寶,副以猶日孜孜,皆銘干惕之志也。”選取“自強不息”作為“八征耄念之寶”的副寶,就是要表明他在歸政之前不敢稍存懈怠,以天下百姓為念,孜孜求治、勤于政事的意旨。在乾隆帝看來,自己雖然年事已高,但“身體康強,一日萬機,未形智衰”,作為統(tǒng)治天下的帝王,怎敢有絲毫的倦怠心理呢?“一日未息肩,萬民恒在懷”,自己一定要體天愛民,誠心勤政,做到“壇廟之祀,不可不躬親;雨旸之時,不可不常驗;中外之政,不可不日勤;民物之養(yǎng),不可不心存。”從中不難得知,乾隆帝在為自己壽躋八旬深感得意的時候,同樣隱隱流露出內(nèi)心深處那種不自覺的憂患意識。而“自強不息”正是這種憂患意識的反映,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
乾隆皇帝于乾隆54年(1789年)擬定了“八征耄念之寶”和副寶“自強不息”之后,便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新寶璽制作。這種以“八征耄念之寶”為核心的寶璽制作從乾隆54年冬天一直持續(xù)到乾隆59年,從沒有間斷過,制作總量超過140方。此方“自強不息”璽就應(yīng)該制作于這個時段。
如前所述,此方“自強不息”璽是三方一組套印中的一方。這組套印俱碧玉質(zhì),蹲龍鈕。另外兩方中的“八征耄念之寶”印面正方形,漢文篆書“八征耄念之寶”六字,在套印中與此方“自強不息”一起作為壓腳章使用。另一方“懋勤殿”璽印面長方形,漢文篆書“懋勤殿”三字,字左右兩面圍繞兩條行龍,在套印中作為引首章使用。這是把主寶“八征耄念之寶”和副寶“自強不息”與以宮殿名為引首寶相互搭配而成的組寶。這種組合的組寶基本是為了將組寶放置在指定的宮殿而制作的。懋勤殿在紫禁城中路干清宮西廡之北,是清宮重要的儲存御用文房用具的地方。據(jù)文獻記載,此殿之內(nèi)“凡圖書翰墨之具皆貯焉”,其中當然也包括皇帝鈐用之寶璽。沈初在《西清筆記》卷四中記載:“御用銅、玉、凍石印章,皆貯懋勤殿,有《寶藪》一冊,每遇御筆書畫發(fā)下,用寶諸臣擇印章字句合用者,位置左右,以令工人。”在清代,每當內(nèi)府書畫鑒定之后,都要將其交到懋勤殿用寶。此套寶璽極有可能是制作以后就放置在懋勤殿中的。
最后要特別指出的是與此方“自強不息”璽同為一組的其他兩方“八征耄念之寶”和“懋勤殿”璽已經(jīng)在2008年秋季香港蘇富比[微博]拍賣公司舉行的《皇威萬代——集美家族藏乾隆御用寶璽》專拍中拍賣。而此方“自強不息”璽的出現(xiàn),自然令人生發(fā)出該套組璽終有合璧之時的期待。(收藏投資導(dǎo)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