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艱險難行
負重前行的騾子
“騾子王”尹書祿
騾隊成為牛背梁上一道風景
近日,記者在柞水牛背梁山頂騾道上,見到一個很大的騾幫。共有50多名趕騾人、100多匹騾子。騾隊到牛背梁,要經(jīng)過五架山六條溝一百多個道彎。山道狹窄處只能通過一匹騾子,趕騾人只能曲身相隨。雖然山路坎坷,騾子背著幾百斤重的水泥、石條、沙石,依然走得四平八穩(wěn)。
據(jù)介紹,在牛背梁,騾子每天的工作時間一般都在10個小時以上,它們一個跟一個順著山路向上攀爬,從山上一眼望去,騾子背上傷痕累累,有的結(jié)了痂,有的痂又給掙破了不斷滲出血來。采訪中,一匹正在馱運石子的騾子突然抽搐癱倒在地上,大口地喘著氣。騾子的背部和腿部多處磨破了皮,騾子的主人拉著繩子,企圖讓騾子站起來,但它趴在地上動也不動。趕騾人說,騾子今年3歲,它主要的工作就是把材料從山下馱運到山上,路程約1公里,一天要馱10趟,每趟馱運的貨物重量為200公斤。
據(jù)幾位趕騾人說,騾馬行進的隊伍里也有自己的領(lǐng)導,那就是頭騾、二騾。它們是一支騾幫中最好的騾子。騾幫一般只用母騾做頭騾和二騾。“頭騾奔,二騾跟”,將整個騾幫帶成一條線,便于在狹窄崎嶇的山路上行進。在整個騾幫隊伍的最后,還要有一匹十分得力的尾騾,它既要能緊跟上大隊,又要壓得住陣腳,使一大串的騾幫行列形成一個整體。騾隊來自四川,領(lǐng)頭人叫尹書祿,伙伴們戲謔他為“騾子王”。
采訪中,“騾子王”尹書祿告訴記者,一頭騾子平均壽命大概是40歲,可以一起“共事”相當長一段時間,因為如此,騾子主人對自己的騾子都有著深厚的感情。 (文/圖記者張紅中 通訊員徐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