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南京12月6日電 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人常小梅:歷史真相需要代際守護傳承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jì)念館的雕塑廣場,有這樣一組雕像:嬰兒趴在遇難母親的身上吸吮最后一滴奶水,一個男孩在旁邊無助地哭泣。這組雕像刻畫的是1937年南京大屠殺慘案時常志強一家的遭遇??奁男∧泻?,是當(dāng)年9歲的常志強。
2022年12月29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常志強過世,享年94歲。2024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其女兒常小梅追尋父親的足跡,參加各類和平主題活動?!拔沂悄暇┐笸罋⑿掖嬲叩呐畠骸⒛暇┐笸罋v史記憶傳承人。這樣的身份促使我將這段悲愴的家族記憶、民族記憶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知曉這段歷史真相。”
12月1日,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一起祭奠在慘案中遇難的親人?!≈行律缬浾?泱波 攝常志強出生于1928年,他聰明乖巧,深受長輩們喜愛。家庭的溫暖、童年的幸福,卻在1937年冬戛然而止。
常小梅介紹:“南京淪陷后,我們家厄運降臨。一個日本兵端著刺刀,一刀戳向我祖母的胸口,頓時鮮血如注。我父親最小的弟弟被摔到了地上,哇哇大哭,日本兵拿起刺刀,對著他的屁股就是一刺刀,挑起來拋出去幾尺遠。當(dāng)父親把小弟弟抱到我祖母面前時,祖母掙扎著要給孩子再吃口奶。此時,祖母已不能說話,眼淚不斷流淌著,漸漸垂下了頭?!?/p>
“這是父親一生中至暗的一天,其父親、母親和4個弟弟被日軍殘忍殺害。后來,他的姐姐因感染斑疹傷寒去世,我父親淪為了孤兒。”常小梅說。
常小梅告訴中新社記者,在她記憶里,父親一直很嚴(yán)肅,很少有笑臉。“上小學(xué)時,別人都有爺爺奶奶送傘,我向媽媽問起爺爺奶奶的事。媽媽囑咐,‘你爺爺奶奶都被日軍殺害了,不要在你爸爸面前提這個事’?!?/p>
多年來,一家人刻意回避著“南京大屠殺”這幾個字。只要一提起,常志強就會茶飯不思、陷入痛苦,甚至喃喃自語。直到常小梅長大,她才從家人口中得知父親一家被日軍殺害的零星信息。
隨著常志強日漸老邁,常小梅陪伴父親出席證言集會、和平宣講、紀(jì)錄片拍攝、家庭祭告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她逐漸了解到家族在南京大屠殺中遭受的慘痛經(jīng)歷的全貌。
2018年10月,常小梅(右)和父親常志強的合影?!?受訪者供圖)一次,在陪父親拍攝南京大屠殺相關(guān)的紀(jì)錄片時,常小梅將心中長年的疑問問了出來?!澳愀改溉ナ篮螅闶窃鯓佣冗^每一個夜晚的?是不是每天都會哭?”常小梅問?!皠傞_始我每晚都會哭。想到父母在世時自己的那種幸福,我就會躲在被子里大哭。”常志強答。“那你會不會在你奶奶、太奶奶面前哭?”常小梅又問?!皬牟豢??!背V緩姶?。
“我通過陪伴父親,終于理解了父親,理解了他為何總是很嚴(yán)肅、鮮有笑容。他的童年經(jīng)歷如此悲愴,又怎能開心得起來?戰(zhàn)爭的暴戾和殘酷重創(chuàng)了父親。理解了這一點,我也得以釋懷。”常小梅說道。
在常小梅看來,戰(zhàn)爭帶給家族的重創(chuàng)和傷害,用愛治愈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歷史真相需要代際守護,和平理念需要深入人心,和平的環(huán)境需由所有人共同創(chuàng)造。
困惑、回避、觸碰、理解、傳承……常小梅著手整理資料,把父親的一生之痛寫成《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常志強的生活史》,以家族的經(jīng)歷向世人闡釋為何要遠離戰(zhàn)爭,為何和平如此可貴。2020年1月,書籍出版,并翻譯成數(shù)個語種對外發(fā)行。
為何一遍遍心痛,還要一遍遍講述?常小梅說:“作為幸存者的后代,我有義務(wù)傳承這段家族記憶,記錄那場戰(zhàn)爭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屈辱和傷痛。作為中華兒女,我更有義務(wù)傳承這段民族記憶。”她希望喚起更多的人,不因時間久遠而遺忘,牢記曾經(jīng)的屈辱和苦難,珍愛來之不易的和平,擔(dān)負(fù)起建設(shè)國家的重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