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警覺的是,在不滿14周歲的受害幼女中,在校學生居多。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本地農村留守女童受害者多;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流動女童受害者多。
調研組還了解到,對女童實施性侵害的加害人中,20周歲以下和50周歲以上居多。而女童遭侵害后的報案率低,還有不少加害人未得到懲處。不少女童遭受侵害后,或因年幼無知、或因恥于訴說、或因受到威脅而不敢及時報案或告知他人;有的監(jiān)護人在發(fā)現(xiàn)女童被侵害后,顧忌被害人及家庭名譽受損害,顧慮親情關系或鄰里、朋友關系受影響,或者受到加害方的脅迫利誘,往往寧愿私下了結也不及時報案。因此,還有不少加害人因為沒有人報案、或者因為報案不及時逍遙法外。
“我好累、好疲憊……我的世界好像不再有光明。”一位受害女童在日記里寫下了自己對世界和未來的絕望心情?!吨袊嗄陥蟆吩凇端麄兪钱斚轮袊钊菀资軅Φ娜恕返膱蟮乐姓f,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達57.14%,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長,孩子的心理問題越嚴重。
陜西澤誠律師事務所曹銅華律師曾參與類似案件的調查與辯護,他表示,由于大多數(shù)留守女童思想單純幼稚,不能有效的分辨出他人真實的意圖,也難以弄清自身行為的是與非。部分女童因長期被疏于管理,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氣,如貪小便宜、貪嘴零食等,易被人利用而成為性犯罪的侵害對象;家長疏于對兒童在性知識、性安全和自我保護方面的教育,大部分受害兒童缺乏對性侵害的最基本分辨能力和防范意識。有部分女童在遭受侵害后仍不能辨識事情的性質和后果,甚至不懂如何向家長表達。特別是農村社會治安條件差,安全隱患多,又缺乏可供兒童學習、娛樂、活動的公共場所,很多兒童只能在路邊、野外等具有嚴重安全隱患的地方玩耍,使得這些地方成為不法分子作案的高發(fā)地。
女童性侵事件頻發(fā),其背后反映的是社會救助體系的殘缺,是教育制度的殘酷,是社會管理的滯后等。
針對近年來農村留守女童受侵犯的狀況,專家建議:教育學生和子女在與人交往中應保持安全距離,自己的身體不能隨意讓人觸摸,拒絕陌生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學會說“不”、“不要碰我”之類的話,如果遇到暴力、威脅時要及時呼救。如果女童受到了侵害,家長們要積極安慰鼓勵,同學和老師的關愛也很重要。家長和孩子要打消顧慮,及時報案,使犯罪分子早日落入法網,以免禍及無辜。
專家指出,我國傳統(tǒng)的兒童養(yǎng)育觀念到了亟需改變的時候。除了家庭,國家和社會應承擔起更多養(yǎng)育兒童的責任。
救救孩子社會應有所為
“平時女兒很聽話,說什么她都答應。”徐嘉洛的父母對孩子出事一直很不理解。雖然和孩子兩地分隔,但他們夫婦每天會定時和女兒通話,“起碼要確定她晚上按時回家,沒有夜不歸宿。”
校方表示很無辜,“這些事情都是發(fā)生在校外,和校方沒有任何關系。”然而街上的市民并不認可:“以前的校長帶著老師和校警經常在校外巡邏,學校內外幾乎沒聽說出過什么安全事故?,F(xiàn)在晚上一兩點鐘了,還有學生在街道上游蕩。記者在采訪時發(fā)現(xiàn),鎮(zhèn)中學一整天都大門洞開,門口兩個值班室竟然沒有一個值班人員。2010年,由民政部、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等機構聯(lián)合在我國部分省的12個縣建立了中國兒童福利示范區(qū),已有近8萬名孩子接受了兒童福利主任的家訪,24965名兒童和撫養(yǎng)人參加了兒童早期發(fā)展活動。以社區(qū)為基礎的基層兒童福利服務網絡,目前在我國已初具雛形。然而,該保護網絡的覆蓋范圍還未及廣大的農村地區(qū)。
該縣教育局一位領導對記者說:這只是個案,是偶發(fā)的,何況有幾個校領導和教育局領導也很冤枉地被點名批評。談及改進措施,這位領導面露難色說,這方面文件和規(guī)定已經不少了,再說管好這些留守兒童也不是學校單方面的事,家長和整個社會都有責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