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提醒
不要被“超低價”迷惑
“承諾給好處的肯定有消費陷阱,有時看似便宜實際更貴??吹?lsquo;300當500花’、‘滿400送400’這樣的活動要小心。價值跟價格錯得太離譜就別買。”國內知名家電觀察人士劉步塵告訴記者,不管家電還是百貨,促銷方式都換湯不換藥。消費陷阱不外乎先提價后打折、打折產(chǎn)品不管售后、買送一定讓顧客連續(xù)消費、返券只能買小件等。
折扣價是根據(jù)之前一個月的平均價格測算的。節(jié)假日聲稱打5折下來400元,那么打折前的原參考價應該是800元,而不是跟一年前的1200、半年前的元對比。“宣稱打5折賣400元,意味著原來賣800元,實際上原來只賣500元。即使便宜了100元,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打5折,這屬于價格欺詐。”他說。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張周平也說,無論實體購物還是網(wǎng)絡購物,降價總會帶動銷售,但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的往往是陷阱,切莫被“超低價”迷惑。
省錢達人
別中“連環(huán)套”消費者要學會舍得
在本報“生活中的經(jīng)濟學”群里,網(wǎng)友“annie”認為,“買200元減100元”與全場6折比,肯定是后者更劃算。“白茶”也表示會買6折的,但商家肯定不會返還多少。盡管商家非常“精明”,但是群眾的智慧也是無窮的,大家也找出了不少應對的辦法。
第一招,可考慮與其他消費者合并購買:比如你看中一件襯衣599元,參與“滿200元減100元”的活動,本應付399元;另一個顧客正好看中一個帽子299元,本應付199元,原本總需要付598元。如若合并購買,原價599+299=898元,便只需付498元。相比之下,一共可少付100元。
第二招,注意價格和折扣的匹配。比如,在200當做400花的時候,799元的商品和899元的商品,前者需要支付599元,后者反而只要支付499元。
第三招,要學會“舍得”。比如,舍得放棄諸如“買當花”活動里剩下的零頭。商家一定是希望消費者不斷地購物,甚至在促銷手段上會設“連環(huán)套”,很多消費者常常因此不斷花更多錢買并不太需要的東西,而做省錢達人要懂得有舍才有得。
經(jīng)濟學原理
消費者要認清“價格幻覺”
商家促銷時往往運用“價格幻覺”效應,讓消費者“感覺到的價格”低于“實際價格”,或使消費者感覺獲得比實際更多的折扣。由于消費者是根據(jù)“感覺到的價格”決定是否購買,而購買時又按照“實際價格”支付,所以商家的促銷活動如果能使消費者產(chǎn)生“價格幻覺”就會增加銷量并提升利潤。這是返券促銷的重要特征。消費者往往認為,買立減等降價促銷意味著自己撿便宜,所得到的“消費者剩余”價值也更大。
“商家總是利用功能互補的產(chǎn)品做關聯(lián)式營銷,組合捆綁產(chǎn)品、引導節(jié)假日潮流消費和情感消費。用促銷活動帶動連續(xù)性消費來擴大銷量、賺取利潤。”劉步塵解釋,從經(jīng)濟學角度來說,由于一種商品價格變動引起商品的相對價格發(fā)生變動,而商品效用不變,消費者需求量發(fā)生改變的現(xiàn)象就是價格變動的“替代效應”。對服裝、日用品來說,價格下降產(chǎn)生的替代效應都會使該商品需求量增加,因此商家做促銷樂此不疲。
西安郵電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院長張鴻教授認為,人們的心理預期往往是節(jié)假日購物更便宜,而商家通過降價促銷增加銷售的同時分攤了成本,還能快速回籠資金。雖然降價了,但資金周轉率提高了,總效益還是能夠增加的。(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