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蔭橋
建于清乾隆年間,歷200余年,只因“嬌小玲瓏”,所處又非通衢大道,因而鮮為人知,今仍舊在芳村醉觀花園內(nèi)基本保持原貌。
毓靈橋
建于清代中葉的三孔梁式石橋?,F(xiàn)今在芳村大涌口距珠江主河道內(nèi)約100米處仍見到它完好古樸的軀體。以前大涌口是芳村區(qū)溝通市中心的重要過江輪渡碼頭之一,行人離船登岸,多經(jīng)此橋南北分流。近年建成過江隧道、鶴洞大橋以及擴充芳村區(qū)許多道路之后,輪渡取消,碼頭荒廢,大涌口行人不多。現(xiàn)時毓靈橋橋面落葉堆積,橋墩小樹援生,一派垂老景象。
最后,要提及的是廣州古橋中的一長一幼。沙面西橋是1861年簽訂《沙面租界條約》后建的“洋橋”,歷史僅一百多年,是廣州最年輕的“古橋”,人所共知。最年長的古橋,當(dāng)推20世紀(jì)90年代出土的南越宮署御苑的“石板橋”。雖然只是兩方長不足三米,原架于園林小溪上的石塊,但它“入土為安”保存了2000多年之后,重見天日,也可說是一道彌足珍貴的“古橋”了。
廣州現(xiàn)存古橋已寥寥可數(shù),一番巡禮之后,深感古橋的遭遇各不相同,而如何妥善保護這些文物,卻是一個共通的問題。相信有關(guān)部門當(dāng)會用心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