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縣關(guān)孝義廳城(今縣城)面臨干佑河,東枕后寨山,修建于清嘉慶七年(1802年),全城面積40萬平方米。城墻為磚砌,周長375.9丈,根深一丈,高1.18丈,底寬9尺,垛口寬5.6尺,110個(gè)炮臺(tái)座,全城有四門,東曰“迎春”、西曰“靜波”、南曰“寧遠(yuǎn)”、北曰“拱極”;南外城門曰“靖南”,北外城門曰“望厥”。
同知署在城內(nèi)西北角。同治元、二、三年在太平軍、回民造反軍同官軍戰(zhàn)斗中焚毀過半,至光緒十年存大堂五楹,堂前卷棚三楹,大堂后宅門一間,后二堂五楹,東西廂房各三間,二堂西向西門一間,內(nèi)書房三間,廚房三間,馬棚一座;二堂西向東一門,內(nèi)南首內(nèi)宅五間,左右?guī)扛饕婚g,內(nèi)宅后馬房三間,大堂外東西廂為槽廄、禮戶、承發(fā)房;西向是刑房,東向?yàn)槔舯し俊?/p>
巡檢兼司獄署在同知西,緊逼城墻。有正廳三楹,廳下有東西書吏弓兵房各三間外,有大門三間,照壁一座;大門東南隅有監(jiān)獄一座,獄房六間,大廳后儀門一座,上房三間,東西廂房各三間。
都司署在廳署之西南,有大堂三楹,二堂三楹,儀門三間、照壁一座,大堂后東南有廚房一間,馬棚一座。
千總署在東門內(nèi),有大堂三楹,二堂三楹,大門五間,哨書房三間。
大山岔汛經(jīng)制署在千總署南,有大堂三楹,大門一間,廂房二間。
兵房512間,均在城內(nèi)南街。
教場演武廳在南門外西偏,面積二畝,有八子照墻,將臺(tái)和旗桿。
城隍廟在東門內(nèi),有正殿三楹,東西廡殿各五楹,有八卦亭一座,東道院三間,看樓三間,大門三間,戲樓一座。
武帝廟在東門內(nèi)西南,有正殿五楹,卷棚三間,東西更衣房六間,大門三楹,正殿后有啟圣宮三楹。
文昌宮在武帝廟北,有正殿三楹、獻(xiàn)殿一楹,門樓一座。
奎星閣在東門書院照墻之南,有三層一座,獻(xiàn)殿三楹。
關(guān)帝廟在南門外,建于明嘉靖年間,有正殿三楹,大門三楹,戲樓一座,鐘樓一座,卷棚三楹,道院三間。
此外還有義川書院、孔廟、湘子廟、無量廟、疙瘩寺等等。相傳城周有山寺曉鐘、東山懸月、城南晚渡、桃園春暖、太白神井、見龍古潭、回水旋花、五華仙峰八景。
現(xiàn)在東城門的“迎春門”,東北角的城墻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