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bd id="hxllo"></kbd>
        <th id="hxllo"></th>

          首頁  ?  軍事  ?  史海煙云

          敵后抗戰(zhàn)兵法之十:地道戰(zhàn)

          地下長城三萬里 神出鬼沒破強敵

          2015-11-11 10:36:43

          來源:新民晚報

           p1_b.jpg (400×258)

          民兵在地道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在中國電影史上,抗戰(zhàn)電影《地道戰(zhàn)》締造了近半個世紀的“放映傳奇”,據《中國國防報》文章透露,從1966年到2005年,該片發(fā)行拷貝8420部,是世界上印制拷貝數量最多的黑白影片,同時全球有28億觀眾看過此片,是世界上觀眾人次最多的影片。但也許您不知道,該片實際是一部針對民兵的軍事知識教學片,許多內容都是抗戰(zhàn)年代冀中平原實際作戰(zhàn)的經驗總結。

            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在華北展開殘酷的“治安戰(zhàn)”,力圖短期內蕩平中共武裝。尤其在冀中平原,面對優(yōu)勢日軍的輪番“掃蕩”,缺乏地形依托的敵后武裝處于極為艱苦的環(huán)境中。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想出種種改造地形的辦法,利用地道便是其中最富創(chuàng)意、也最為人知的戰(zhàn)術之一,用電影《地道戰(zhàn)》導演任旭東的話說,“如果是太平年月,誰會在地道里東躲西藏,我們今天看地道戰(zhàn)覺得是‘曠世奇觀’,其實那一條條地道都是由國仇家恨生發(fā)勾連的”。

            從無到有 發(fā)展壯大

            在成規(guī)模、成體系的地道出現前,華北百姓就利用家里的地窖掩護過八路軍傷員,但由于各家地窖容量有限,同時地窖大都在村內,一旦被發(fā)現,很難脫身。曾任蠡縣縣委書記的王夫回憶:“1938年冬,敵人改在夜里或拂曉包圍村莊,(干部們)在村里睡覺很危險,于是選在野外挖洞藏身。”但挖在村外的地洞也有問題,冬夜人睡在洞里,早晨洞口會往外噴水蒸氣,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格外顯眼,結果地洞便不得不再由野外轉到村里,并且各個地洞之間開始出現隧道銜接,這就逐漸形成了相通的地道網。

            原日軍第63師團老兵齋藤邦雄回憶,八路軍和農民都從事挖地道的工作,為了不讓日軍發(fā)現,他們甚至會用柳條筐把土運到地道以外兩三千米的地方拋棄。于是,冀中一帶的地下出現了世界戰(zhàn)爭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地下工事群。齋藤說,日軍曾抓過大量農民和民兵進行拷問,“就我所知道的,這些中國人從未透露過有關地道的一個字。……擁有如此龐大地下工事的冀中,儼然成為令日軍頭疼的地方,這對八路軍來說,應該是一種光榮吧”。

            1942年4月17日,冀中區(qū)黨委發(fā)出指示:“部隊在基本分散的原則下,依靠民兵威力之發(fā)揚,配合爆炸戰(zhàn)、地道戰(zhàn),多打小仗,消滅敵人,要利用群眾已有的地道和挖新地道對敵人開展爆炸戰(zhàn)。”此后,地道在華北各地也逐漸應用開來,八路軍領導人葉劍英曾總結道:“地道戰(zhàn),即在村莊內普遍挖地道,其內有橫墻,并村與村相通,洞口多為隱蔽,內有儲糧儲水及防毒設備,敵來則利用此地道以進行戰(zhàn)斗,小股敵則消滅之,大股敵則我從地道中進行轉移,伺機以打擊之。”

            不過,華北軍民最初構筑的地道相對簡陋,抵御日軍破壞的能力有限,像最早開展地道戰(zhàn)的蠡縣就連續(xù)有三任縣長犧牲在與地道相關的戰(zhàn)斗中,其中縣長林青藏在覆蓋木板和土的簡易地道里,結果被敵人發(fā)現犧牲。

          p2_b.jpg (205×143)

          借助地道的幫助,敵后武工隊在各村鎮(zhèn)間靈活機動,打擊敵人

            不斷改進 地下長城

            在殘酷的斗爭中,抗日軍民很快總結出經驗教訓,地道功能日趨完善,到1943年,已經出現“三通”(房上、地面、地下)、“四能”(能打、能走、能攻、能守)和“五防”(防水、防毒、防煙、防火、防破壞)的戰(zhàn)斗堡壘,不少地道里有秘密會議室、廁所、給水處,并有防毒、防火、防煙等設備,猶如地下村莊。此外,為了更好地打擊敵人,地道還與地上工事連接,各村街口、街道都有隱蔽槍眼,在遼闊的華北平原上形成可攻可守的“地下長城”。以正定縣高平村為例,當時村內地道長30多千米,戶戶通、街街連,能打能防,號稱“地上一個高平村,地下一個高平村”。

          • 相關閱讀
          • 敵后抗戰(zhàn)兵法之九:地雷戰(zhàn)

            晉察冀民兵爆炸大王李勇   地雷戰(zhàn)是八路軍和民兵經常運用的戰(zhàn)術,又因電影《地雷戰(zhàn)》而廣為人知。在敵后抗戰(zhàn)中,根據地最初所用地雷多為兵工廠專門制造,配發(fā)給主力部隊,雖然威力大,但數量偏少,一般用于重要戰(zhàn)...

            時間:11-11
          • 敵后抗戰(zhàn)兵法之八:要地防守

            冀中子弟兵母親李杏閣(右)給隱蔽在地道里的傷員送飯   眾所周知,抗日戰(zhàn)爭中的敵后武裝堅持獨立自主的游擊戰(zhàn),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另一方面,敵后抗戰(zhàn)必須有穩(wěn)固的根據地作為依托。毛澤東在《抗日游擊戰(zhàn)...

            時間:11-11
          • 敵后抗戰(zhàn)兵法之七:突出重圍

            八路軍警戒哨嚴密監(jiān)視敵人動向八路軍舉行戰(zhàn)前動員八路軍某特務營構筑的簡易阻擊陣地八路軍戰(zhàn)士做好突圍準備宋莊戰(zhàn)斗中,指揮員仔細研究敵情1941年,突出日軍包圍圈的八路軍部隊轉移到河北威縣  隨著中共領導的敵后...

            時間:11-11
          • 敵后抗戰(zhàn)兵法之六:掩護阻擊

            1938年冬,八路軍在晉西北山地實施阻擊戰(zhàn)   回眸抗日戰(zhàn)爭敵后戰(zhàn)場,&ldquo;硬碰硬&rdquo;的陣地戰(zhàn)較少出現,但在特定時候,中國軍民也敢于以劣勢裝備固守一點,阻擋敵人前進的腳步?! ∫钃粑溲b到牙齒的敵人,...

            時間:11-11
          • 敵后抗戰(zhàn)兵法之五:破襲戰(zhàn)

            破襲老嶺隧道的抗聯名將楊靖宇'   按照詞典的解釋,破襲戰(zhàn)是指破壞或襲擊敵人交通線、通信設施、據點基地等的戰(zhàn)斗??箲?zhàn)期間,新四軍名將粟裕在《游擊戰(zhàn)術講授提綱》里就敵后武裝的破襲戰(zhàn)行動做出如下概括:&ldqu...

            時間:11-11
          • 敵后抗戰(zhàn)兵法之四:平原拔點

            冀中民兵打下日偽軍盤踞的炮樓   抗戰(zhàn)進入相持階段后,日軍加緊對中共敵后根據地展開所謂&ldquo;治安戰(zhàn)&rdquo;。在平原地區(qū),日軍推行&ldquo;囚籠政策&rdquo;,大建據點、封鎖溝、封鎖墻等設施,分割、孤立乃至蠶...

            時間:11-11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国产精品久久影视,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免费,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嗯啊豆 国产精品一区精品国产自在

          1. <kbd id="hxllo"></kbd>
              <th id="hxll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