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4日電 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金哲:人生永遠都是逗號
中新社記者 董子暢
“實際上現(xiàn)在自己也做不了什么,也上不了手術臺了,如果有人對我還感興趣,那我就講點故事,其實也就只剩下故事了?!边@位謙虛、幽默的老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有“故事”的人。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著名的小兒外科專家張金哲。
這位白發(fā)蒼蒼、精神抖擻的老先生,雖已94歲高齡,但身體健康,仍在醫(yī)療一線崗位上工作。他認為自己的人生沒有句號,永遠都是逗號。張金哲的助理賈美萍告訴記者,“老先生一周兩天門診,三天查房,風雨無阻。”
1920年出生于天津市寧河縣的張金哲教授,幾乎在兵亂中和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中,艱難地完成了小學到大學的學習。1950年張金哲首先在國內(nèi)北大醫(yī)院創(chuàng)建了小兒外科,成為中國小兒外科重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
1949年是個新舊交替的年份,對張金哲來說也是一個選擇的年份,他選擇留在了北京,覺得只有留下來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良醫(yī)”愿望。2000年獲英國皇家學會“丹尼斯·布朗(Denis Brown)金獎”,該獎被國際小兒外科界視為“諾貝爾獎”,在中國他是唯一獲獎者。正是由于他和老一輩兒外科開括者的努力及同道的艱苦奮斗,才使得中國小兒外科的工作成績被中國科學界和國際小兒外科界的認可與褒獎。
從醫(yī)60年來,張金哲為萬余名兒童操刀手術,發(fā)明改進了50余項手術器械和手術方法。
“如果小兒呼吸停止了,按正規(guī)搶救方法必須有喉鏡等搶救設備才能進行氣管插管,但搶救現(xiàn)場往往沒有現(xiàn)成的設備,我就用手指壓舌,將管子插入小兒的氣管。遇到小兒心臟停止跳動,心臟按摩是最有效的搶救措施,但小兒特別是嬰兒的心臟小,肋骨脆嫩,一般按摩手法無法奏效。如果在劍突下切一小口,一只手指摸到心臟后,另一只手指在胸壁外,兩只手指進行按摩,就非常有效?!睆埥鹫芟蛴浾呓榻B自己摸索出的臨床急救的簡便方法時說,在條件受限的情況下,自主創(chuàng)新是很有必要的。
而除此之外,張金哲發(fā)明的用于巨結腸手術治療的“張氏鉗”,使無肛門手術避免開腹的“張氏膜”,以及膽道再造手術防返流的“張氏瓣”,在特殊時的歷史時期,都對臨床起到了重大影響。其中“張氏膜”和“張氏鉗”的發(fā)明,使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早運用不開腹、不造瘺直接做肛腸拖出手術的國家。
然而,張金哲并不喜歡“發(fā)明”這個詞。“發(fā)明是申請專利的,我所做的就是推廣,讓它們被更多的人應用起來。所以這些器械和方法均是‘版權無有,歡迎翻印’?!崩舷壬哪卣f。
張金哲常說:“好的兒科大夫必然是熱愛孩子的大夫?!彼粌H從治療方面為患兒著想,而且從預后、經(jīng)濟承受能力方面設身處地為患兒著想。他認為如能用最簡便的方法、最便宜的藥治好孩子的病,那才是好樣的大夫。
張金哲平素看病,白大褂上衣口袋里總裝著很多打印好的小紙條,每張便條上清楚地寫著一種病的癥狀、治療要點、注意事項,幫助患兒家長更好的了解疾病知識?!拔野堰@些癥狀印成小紙條,說明很多人都有這種癥狀,就說明這不是什么大問題?!睆埥鹫苷f,這種做法既讓家長更加信任醫(yī)生,也增加了家長的信心。
身為兒科醫(yī)生,怎樣讓小兒乖乖地看病,還要多虧張金哲隨身攜帶的“小玩具”。老先生的口袋里經(jīng)常裝著一個耳鏡,不是用來看病,而是用來變戲法。
老先生身手利索的用耳鏡變了一個戲法?!耙话愫⒆佣紩@個耳鏡感興趣,我就會說,你玩會兒這個耳鏡,讓我‘玩會兒’你的肚子?!睆埥鹫苷f。
提起張金哲,讓大多數(shù)人交口稱贊的不僅僅是他的外科手術成就,還有他在醫(yī)德方面的表率?!耙簧Γ瑑尚淝屣L,三餐飽暖,四鄰寬容”更是張金哲院士的人生寫照。
針對當下的醫(yī)患關系,張金哲認為,這個問題很復雜,不過醫(yī)學工作者可以通過加強自我修養(yǎng)來緩解醫(yī)患矛盾。“做醫(yī)生最大的醫(yī)德就是盡心盡力把病人的病治好,醫(yī)生不管水平多高,也要牢記自己永遠是個服務者?!?/p>
大部分人到了九十高齡,想的只是如何安度晚年的幸福生活,但張金哲想的從來都不是自己,而是小兒外科,而是受病痛折磨的患兒。人生永遠都是逗號,也就永無止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