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記者 馬澤平)干凈整潔的教室里,只有幾個學生在上課,伴隨著一個學生在老師喉部的撫摸。老師的口里發(fā)出“g”的聲音。這是5月17日,全國助殘日的前一天,記者到商洛市特殊教育學??吹降囊荒弧=o那幾個殘障學生講課的女教師叫黨紅妮,曾獲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殘疾人文化先進工作者。十幾年的教育工作中,她就像這群“折翼天使”的媽媽,用愛心呵護他們帶著夢想飛翔。
1999年,黨紅妮初次接觸特殊教育,面對生活在無聲世界中的那些孩子,她不知所措:和他們說話交流,他們聽不到;和他們手語交流,他們看不懂,一切都是那么難。苦澀與艱辛在心頭交織,上火、著急、無奈、摸索、堅持……那一段時間,黨紅妮的嘴角起泡、潰爛了整整一個月。她的激情被徹底打敗,她感覺自己的夢想在這片鹽堿地一點點凋零。
可是,當看到那些渴望知識的眼神,她還是決定留下來。黨紅妮介紹,此后她瘋狂地做語言訓練,夸張著口型講課;為遠離父母的殘障孩子穿針引線,縫衣釘扣;學習觀察孩子,有沒有發(fā)燒、生病。她一崗三職,恪盡職守地扮演著老師、媽媽、醫(yī)生的角色。一個學期過去了,她收到學生何新民家長的一封信。在信中,家長充滿著激動與感激,他說,他的孩子終于會叫爸爸了,那是他渴望了11年的聲音,感謝老師讓他在有生之年能聽到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
“作為特教學校老師,教學生做語言訓練,練習發(fā)音,是工作最辛苦的一件事情。”黨紅妮感慨地說,就拿她剛給學生教學一個簡簡單單的“g”來說,她得用一個多周的時間。為了讓學生準確發(fā)音,她夸張著口型做著示范,并買來小鏡子讓學生模仿口型,為讓學生感受聲音,她讓學生摸著喉嚨感受聲帶的震動,摸著鼻子、吹著紙條,感受說話時氣息的流動……她就這樣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演示、教學,喉嚨嘶啞也不放棄,直到所有的學生都掌握發(fā)音要領(lǐng)。
幾年前的一個周末,黨紅妮的母親被醫(yī)院確診為胃癌,放學后她焦急地回到了農(nóng)村老家,準備為母親做一頓可口的飯菜,可飯還沒有做好,電話響了,她的學生劉珂突然發(fā)高燒。夜色降臨,她來不及安頓母親,趕緊找了一輛車來到醫(yī)院,守護劉珂一個通宵,直到孩子的爸媽來了,她又趕回老家照顧母親。“只要你找到了付出的樂趣,生命中每一天都是最年輕的,你就會不知疲倦。”黨紅妮說。
“黨姐對學生的愛,能從學校延續(xù)到社會,我們實在佩服。”女教師李晶告訴記者,為了讓這些折翼的天使能夠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明天,黨紅妮經(jīng)常帶學生參加十字繡、繪畫、舞蹈、籃球等興趣小組活動以及職業(yè)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校能夠?qū)W到一技之長。她還經(jīng)?;卦L教過的殘障孩子,幫他們回歸社會,自主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