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英國最大的童書銷售商?不是傳統(tǒng)書店,也不是網(wǎng)絡書店,答案出人意料,竟然是快餐連鎖店麥當勞。據(jù)英國媒體報道,從今年1月起,英國麥當勞把套餐中附贈的塑料玩具換成了兒童圖書,計劃未來兩年內(nèi)賣出1500萬冊。這一銷量將使麥當勞一舉成為英國最大的童書銷售商。
把吃飯和買書合二為一,真是令人叫絕。這種做法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和提升圖書銷量意義非凡,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近幾年,我國出版社和書店為了提升圖書銷量,想了不少辦法,其中最普遍的是簽售。雖然錢鐘書說過“覺得雞蛋好吃就可以了,不必非要看到下蛋的母雞”,但讀者還是渴望見到作家本人,特別是那些人氣頗高的名人簽售活動,往往吸引讀者排起長龍。但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跑來跑去,畢竟效率不高,而且被簽售所吸引的讀者相對固定和有限。如何把書推廣到原本沒有購書和閱讀習慣的群體中,才是真正困難的地方。而與書店相比,餐館數(shù)量多、分布廣,物流渠道也更順暢,最重要的是走進餐館的人比走進書店的人覆蓋面要廣泛得多,只要其中一小部分在點餐的時候拿到一本書,也足以使圖書銷量倍增。
我國有效閱讀人口比重太小一直是出版界為之頭疼的問題,也是制約我國成為出版強國的重大因素。但中國人之所以不愛讀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常生活接觸圖書的機會較少。在我國,除了實體書店和網(wǎng)絡書店,其他的購書場所少得可憐。而在歐美、日本等地的機場、車站、碼頭、便利店、超市、報刊亭等所有人流密集的地方,幾乎都可以賣書。“閱讀是一場邂逅”,但只有當讀者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圖書,“邂逅”才成為可能。
有人要問:“既然如此,何不多設立一些賣書的場所?”問題就在這里,英國快餐店能賣書,我國的快餐店要想效仿,可就難得多了。按照我國現(xiàn)行《出版物市場管理規(guī)定》,要想賣書,必須具備相關(guān)資格,比如負責人的專業(yè)技術(shù)資格、營業(yè)場所的面積、注冊資本……都必須達標。特別是,如果要建立全國性圖書連鎖企業(yè),注冊資本不能少于1000萬元,直營連鎖門店不能少于10個。如此之高的準入門檻,使?jié)撛诘耐顿Y者望而卻步。本來賣書就是微利,如此一來,更沒人愿意投資書店了。所以,我國讀者可以在便利店和報刊亭里買報紙雜志,但就是買不到書,也就不奇怪了。
在我國文化領域里,類似的體制性弊端還有很多。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兩會上強調(diào)指出,要厘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guān)系。“說白了,就是市場能辦的,多放給市場。社會可以做好的,就交給社會。政府管住、管好它應該管的事。”這一改革思路也應成為接下來文化體制改革繼續(xù)深入推進的原則之一。只有體制性藩籬逐步破除,才能真正使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充分涌流出來。
其實類似的政策已經(jīng)出臺,原新聞出版總署去年曾出臺政策,鼓勵大型超市設置圖書賣場。但相關(guān)標準和要求還是很高。仔細看看超市里的圖書就會發(fā)現(xiàn),那里的圖書大多是過了版權(quán)保護期的公版書,對讀者的吸引力不大。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各種渠道打開圖書銷售的通路,英國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