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央視昨日消息,對于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以參評院士為名所賄的巨額究竟花在什么地方,司法機關正在進行調(diào)查。不少院士表示,希望對張曙光賄選案一查到底。
院士們希望一查到底
張曙光2007年首次參評院士時,很多院士都收到了匿名信舉報其學術成果造假,中科院組織人員赴原鐵道部調(diào)查,當時的鐵道部給的回復“斬釘截鐵”予以否認,還蓋了紅章。
針對張曙光巨資賄選院士事件,多位院士近日接受采訪認為,需改革中國院士制度,將院士恢復為終身榮譽,而不再是“終身特權”,那么評選中的潛規(guī)則就能自動消除。院士們表示,希望對張曙光賄選案一查到底。
院士可享副省級待遇
院士制度在國外僅僅是學術會員群體,不僅沒有待遇,而且還要繳納會費。但在中國,為何像張曙光這樣的局級干部還要參選院士?院士頭銜究竟有什么魔力,讓鐵道部蓋紅章為張曙光參評院士材料的真假作偽證?
“你再高的高官也很快到60歲要退休,但院士是終身制的”,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盧強認為這是院士桂冠吸引官員的重要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指出,當前很多大學和研究機構引進院士都會開出豐厚待遇,大體按照所謂副省級待遇,比如在小車、秘書、醫(yī)療、交通等方面,如果折算一下一年100萬到500萬不是個問題。而院士對所在單位而言,能在科研資源分配上獲利,不少院士本身就掌握很多評審權,無法估量,一個院士能夠影響的科研資源在幾百萬上千萬不是問題。
選院士不應單位推薦
目前中科院院士評選有兩種推薦方式,一是院士直接推薦候選人,二是國內(nèi)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中國科協(xié)所屬一級學會,按組織系統(tǒng)推薦候選人。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則可通過院士或單位或全國性學會三種渠道提名。
“院士的評選過程,就注定了不僅他本人會推動這個事情,而且他所在單位要不遺余力去推動這個事情”,而單位推薦的存在,讓投訴舉報的處理也變得形同虛設。顧海兵認為,要想解決張曙光賄選之類的問題,就要把單位推薦的口完全封死,讓學術問題回歸學術界。
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鄭哲敏認為,現(xiàn)在院士參評都是自己寫材料,“這就有問題,別人來問你要材料,你可以提供,但你不能自己寫”。他指出,當前增選院士單位參與、省里參與、學校參與、機構參與,“好像理所當然似的,其實是錯的”。
京華時報記者商西 據(jù)央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