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非遺”發(fā)展
“誰說要把粵劇封存?”
今年,在我國第8個文化遺產(chǎn)日前一天,首屆“活力非遺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紅線女,作為“年度致敬人物”之一,是我們采訪的第一個也是必不可少的對象。對于這個榮譽,她說,“粵劇的傳統(tǒng)要堅持,但粵劇也必須常常改革,為時代服務,為觀眾服務。創(chuàng)新才是粵劇的生命。誰要說把粵劇‘封存’,不讓它根據(jù)時代需求而變化,這就等于不讓粵劇生存。我認為,非遺工作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重視。現(xiàn)在粵劇人才很缺乏,沒有宣傳,單靠唱戲解決不了問題。我們也需要藉此機會,接觸更多不同聲音,一起來探討非遺的傳承和發(fā)展。”
紅線女在廣州演粵劇的時間不長,主要在香港。上世紀50年代,香港粵劇的編劇人員不是很多,但編劇很重要,是所有內容的基礎,沒有編劇演員也難以發(fā)揮。談及這種現(xiàn)狀,紅線女在采訪中提到,“首先是需要為我們提供場地、資源的方便;其次是編劇隊伍的建設。粵劇最重要的就是編劇,我們不能總演舊劇,我們在現(xiàn)代即使想用粵曲粵劇反映新廣州的改變,沒有編劇什么都干不成。之前廣東曾經(jīng)成立過一個20人粵劇編劇學習班,但是這20人現(xiàn)在并沒有留在廣東,有點可惜。”現(xiàn)在廣州在提要關注城市文化形象,她指出,一定要提高粵劇在這方面的作用。
二憶粵劇電影
拍過90多部 最愛《慈母淚》
紅線女作為嶺南劇壇的一代宗師,有關她在電影表演藝術方面的文字并不多見,她本人也甚少談論自己在電影方面的實踐。但實際上,紅線女在電影表演藝術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極具亮色。9月10日,由她主演的《慈母淚》在紅線女藝術中心放映,這部1953年的電影迎來了它60歲“生日”。也正因為如此,今年我們有了第二次“親密接觸”。
這部1953年上映的黑白粵語文藝片對于紅線女而言,意義非常。在上世紀50年代初,紅線女和張锳帶著這部戲到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宣傳和放映,“當時在香港的戲院,平常都是直播西片的,《慈母淚》是當時粵語片中上座率最高的一次,觀眾都相當喜歡,憑借這部片我還當上了最佳女主角。紅線女拍了超過90部電影,最喜歡的還是這部,因為“戲中的角色是從年輕演到年老,挑戰(zhàn)性比較大,當時特意在老年的戲份下了工夫,以家中一名當教師的老人家為原型,從她的服裝外表形象到內在談吐都吸收學習了很多。”在她看來,無論是舞臺表演還是電影表演,沒有生活上的積累就不夠寫實。
三評流行文化
與劉德華是“忘年交”
今年10月,劉德華在廣州一連開了四場演唱會,紅線女本人是他的“粉絲”并捧場來到首場看表演,還特地跑到后臺與他聊天合影。
紅線女介紹,差不多30年前她就初識劉德華了。雖然與劉德華見面次數(shù)不多,但他是紅線女在圈內結識的為數(shù)不多的好友之一。10月16日晚,演唱會舉辦,劉德華專程邀請紅線女前來觀看,并以主辦方留給他的包廂來招呼這位老朋友。當晚,劉德華一曲《我是中國人》讓紅線女備受感動,她豎起大拇指,“這首歌讓我感覺華仔為人正派,富有愛國心,廣州應該多幾個像他這樣的人。”一直對紅線女很尊重的劉德華,當時還請紅線女到他下榻的酒店共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