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大熱劇集《甄嬛傳》紅遍大江南北,近日又傳出要踏上美利堅合眾國的主流電視臺,熱心觀眾和網友在拍手叫好之時,也不免擔心諸如“曹貴人”、“一丈紅”、“慎刑司”等專有名詞如何翻譯。恰在此時,《還珠格格》也要在美國播出,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柯南配音版的《還珠格格》在微博瘋傳,各種惡搞和無厘頭笑趴網友。于是,“古裝劇臺詞翻譯”這一原本略顯邊緣的話題變成關注的焦點。
“華妃”=“Hua fly”?
有網友表示,若說將“萬福金安”翻譯為“How are you?”還算過得去,那么像“一丈紅”、“慎刑司”、“人彘”就愁死人了。也有網友不乏娛樂精神,將“葉答應”譯成“leaf agree”,“華妃”翻譯為“Hua fly”,“這真真是極好的”則是“this really really good enough”……各種不靠譜雖只是玩笑,但也確實體現(xiàn)出中西文化差異對翻譯造成的障礙。
導演:
先保意思再重修辭
《甄嬛傳》導演鄭曉龍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他也留意到了網上的討論,但網友大可不必在此處斤斤計較,“部分臺詞確實有不可翻譯性,沒有關系,藝術總能通過某種方式說明白,不一定非得逐字逐句地說清楚。劇中甄嬛對皇上有句臺詞是‘那年杏花微雨,你說你是果郡王,或許一開始便都是錯的。’像這句,‘那年杏花微雨’可能就不翻譯了,但后面的意思并不會受到影響。藝術性上肯定會有一定的折損,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光是中文翻譯成英文,英文翻譯成中文的文學著作或影視作品同樣存在這個問題,這是由中西不同的文化、歷史造成的。有些詞匯就是只能意譯,否則根本沒法翻譯。”不過,鄭曉龍強調說,“《甄嬛傳》的翻譯是美國非常專業(yè)的團隊,首先是盡量忠實于中文版的臺詞的意思;其次才會在修辭上花些工夫。”
專家:
門第有術語 詩歌難翻譯
社科院外文研究所所長陳眾議告訴記者,翻譯肯定會丟掉一些原有的東西,譯者能做的是盡量少丟掉一些,“答應、常在、貴人等復雜的稱謂跟封建時代的門第階級觀念有關,美國在翻譯時可以上溯到英國文化、歐洲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期去找相對應的術語,去做相應的轉換和處理,大體上都可以找到的,像公、侯、伯、子、男就是西方的等級劃分。”此外,《甄嬛傳》臺詞的文學色彩濃厚,甚至被評價為有幾分《紅樓夢》(舊版 新版)的意境,其中有大量的詩句,像“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而按照翻譯界“詩歌不能碰”的不成文的規(guī)矩,這部分的翻譯也是一大難題。“沒辦法,一定會丟掉不少東西。英語很難翻譯中國的五言、七言,漢語也很難翻譯西方的十四行詩,格律的不同、雙關、多關等都會造成方塊字和拼音在表達上很難準確地互譯。翻譯詩歌只能是先求神似,再去接近它的形態(tài),但往往很難兼顧。”(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