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誼兄弟出品,導演馮小剛醞釀18年、籌備9個月、拍攝135天、橫跨7地、制作8個月,耗資2.1億的史詩巨作《1942》將于11月29日上映。11月25日,導演馮小剛、編劇劉震云、制片人王中磊、主演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馮遠征、范偉、徐帆、李倩]、張默、王子文]以及阿德里安·布洛迪共同亮相北京首映發(fā)布會,與全國百余家媒體“直面一九四二”。片方與院線達成協(xié)議,該片上映后將采取三段式原則進行分賬,馮小剛則說自己不對票房做預測,是因為怕“低估”了票房。
張國立徐帆齊減肥
范偉扮浮腫 馮遠征不準減
因為《1942》講述的是大饑荒發(fā)生時,一家老小逃荒過程中發(fā)生的國事、家事。因此,幾乎所有主演都為影片減肥,力求形似。而減肥的過程也是體會災民被餓的過程。張國立說:“我到最后拍攝結束的時候瘦了24斤。減肥的心得就是:人的尊嚴是從肚皮開始的,這就是演完了餓,餓完了演以后的感受。”
徐帆也同意張國立的觀點,她為這部戲減重10斤:“我同意張國立老師說的,沒有吃的真的毫無尊嚴。我減了比他少一半吧,有10斤。我覺得有的時候演戲光靠演是演不出來的,所以在減肥的過程中間,把減肥的感覺,這種沒有吃的神情恍惚,帶到角色里面來,我覺得這是我頭一次真實的體會到的。”
范偉在片中扮演一個廚子,是看起來最不需要減肥的人,但他說:“我也減了,我減了6斤左右,后來實在,臉減不下來,跟導演溝通一下,導演說,面對饑餓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消瘦,一個是浮腫(笑)。我被定位為浮腫之后,的的確確待遇比其他演員高多了。但是我在就餐的時候,心里特別不安,每當我吃飯的時候,盛半碗米飯,我總是跟大家說,我這是浮腫。”
本來就十分清瘦的馮遠征是主演中唯一不被允許減肥的人,他說:“我減肥減得比較少,他們都說我再減,把他們顯得減了也沒用了,所以我比他們強一點。”
布洛迪否認《1942》壓抑 馮小剛為西方觀眾補課
也有媒體記者拿《1942》和剛剛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對比,說兩部電影都是講吃的問題,也講了信仰的重要性。編劇也是原著小說作者劉震云說:“我昨天晚上剛看完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確實和《1942》有共通的地方,就是人面臨困境時怎么辦。但是一個面臨困境,是跟動物,另一個面臨困境時是人跟人。一個人跟一個老虎在一起,他能夠生存下來,是因為他的信仰,那么《1942》這些災民能夠支撐下來,是因為那一點特別微弱的人性煥發(fā)出來的溫暖的光芒。”
在片中扮演《時代》周刊記者白修德的演員阿德里安·布洛迪補充說:“這部影片中我雖然不是主演,但是我跟這個劇本有很大的共鳴,也覺得我以前演的《鋼琴師》有很多共同點。兩個故事都是講人類的靈魂,都是講人性的。在如此黑暗、痛苦的時期,人性是可以升華的。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積極向上的電影,我一點都不覺得這個電影壓抑。歷史就是這樣,所以咱們應該從歷史中學習,不要讓歷史再重演就好了。”
也有外媒的記者說,國外的民眾知道更多的是中國1959-1961年的饑荒,那個饑荒也死了非常多的人,馮小剛拍《1942》的時候,有沒有聯(lián)想到那次的饑荒?馮小剛說:“正因為你說西方觀眾只知道那個饑荒,不知道1942年的饑荒,所以有必要拍這個電影給西方觀眾補上這一個歷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