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個中國人的生命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你不要對此不屑,不要認為這些風花雪月只是少年癡談,也許人的年歲越長越需要這樣一種溫暖,需要我們生命年華中的浪漫,讓我們從現實的糾葛中擁有一種掙脫地心引力的力量。”依然是流暢而嚴謹地于丹式語言風格,雖然已經離開《百家講壇》幾年時間,昨日現身西安為新書《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宣傳的于丹,依然是一個魅力十足的文化明星范兒。
在《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一書中,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詩詞為線索,結合當代中國人生存現狀及精神世界,以其獨特的人文風格對中國古詩詞意象、風骨、內涵、感悟進行鑒賞解讀。于丹坦言,自己從小就愛詩、喜歡背詩,但是今天很多人對詩歌頗有偏見,覺得閑人才去寫詩,詩對我們究竟是一種必需品,還是一種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們的房貸、醫(yī)藥費、孩子的學費,還有每個人的工作現實、生活夢想,詩歌變成了一件奢侈品。于丹解釋說,詩歌究竟是生活必需品還是奢侈品,取決人的態(tài)度,看你把它當必需品還是奢侈品?和古人相比,我們的生活物質繁盛了、眼界開闊了,但是我們離詩歌卻越來越遠了,我們應該喚醒心中的詩意。在這本書中,我就選擇了一種最直接的方式,喚醒我們對意象的記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于丹直言,“此心安處是吾家”,雖然我不是生長在西安,但是作為陜西媳婦的我,每次回家都覺得特別幸福,在西安撲面而來的每一個故事都想讓我作詩。(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