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雷佳助力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 傳統(tǒng)民歌新生
11月6日,歌唱家雷佳助力第20屆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帶來了一場名為 “源遠流長 尋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間歌曲音樂會”的演出。雷佳用9種語言和方言演唱了來自6個民族、12個地區(qū)的15首歌曲。這些經典歌曲,經過雷佳的深情演繹,展現(xiàn)出歷久彌新的魅力。
當晚,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廖昌永以主持人的身份與觀眾見面。他深入淺出地為觀眾講述了這15首民歌的淵源、風格和背后的故事。
雷佳的演唱功力深厚,表演唯美大氣。她一開嗓,便展現(xiàn)出罕見的清澈音色,技驚四座。她游刃有余的聲音轉換,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將每首歌曲表達的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她在一場音樂會中用9種不同的語言和方言演唱的能力,也令人嘆服。
觀眾仿佛被她帶往祖國的東南西北,領略各地迥異的風情:山西《祁太秧歌》活躍、蒙古族短調《諾恩吉雅》悲涼……尤其是東北民歌《搖籃曲》被做了母親的雷佳唱得靜謐、溫暖,動人心弦。
兩位歌唱家強強聯(lián)手,合作默契,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既守望 又開拓
這15首歌曲,經過雷佳精心挑選和作曲家的精心編配,也是其“新國風”音樂理念下的代表作品。雷佳表示:“新國風,是希望在忠于中國藝術傳統(tǒng)的前提下,博采各國音樂元素,融入新的精神、實現(xiàn)新的表達,最終實現(xiàn)新生”。
所以,《源遠流長 尋根之旅》的樂隊組成,既有西洋的弦樂四重奏、又有笛子、琵琶民族樂器,還有吉他、非洲的金貝鼓等等。這些樂器經過作曲家的整合,在演奏中國傳統(tǒng)民歌之時,帶給觀眾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審美體驗。
為了讓觀眾聽到更多優(yōu)秀作品,雷佳多次帶領作曲家、音樂學家團隊前往全國各地采風。交通不便、食宿簡樸,這對雷佳來說,已是家常便飯。最近她又投入到西南人口較少民族口頭傳統(tǒng)典藏計劃中,一邊向當?shù)馗枋謱W歌,一邊積極呼吁有關部門設立傳承、保護計劃。
“民歌可以更直接地讓大家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希望我能成為傳統(tǒng)音樂傳承的守望者和開拓者”,雷佳如是說。
十年尋根
十幾年前,雷佳聽到一張名為《源媛流長》的專輯。這張專輯從演唱到制作的高水準,都令雷佳大為嘆服。她受此啟發(fā),開始深入民間,尋找優(yōu)秀素材。
2006年,她制作了專輯《蒲公英的天空》。這是她在獲得金鐘獎第一名、CCTV 青歌賽金獎之后,第一次以一個音樂家的身份呈現(xiàn)一張具有完整構思的藝術專輯。這張專輯不僅被評為年度發(fā)燒唱片,也被格萊美獎評委會委員Joshua Cheek譽為“最中國的聲音”。
接下來兩年,她繼續(xù)完善采風足跡,于2008年推出《中華56民族之歌》專輯,一個人演唱了56個民族的歌,被作為“文化國禮”贈送給參加北京奧運會的各國政要和使節(jié)。
2015年,她與紐約愛樂合作,把中國民歌唱到了林肯藝術中心。
2016年,在 G20峰會的文藝演出中,她擔綱壓軸獨唱,演唱了作品《難忘茉莉花》。這首歌取自江南小調,但經過她的改編,具有歌劇詠嘆調般的大氣舒展。
到了2017年,她推出了《源遠流長 尋根之旅》民族民間歌曲專場,得到專家和樂迷的一致歡迎。音樂會已在中國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廳、清華大學等地舉辦多場,8000名觀眾現(xiàn)場聆聽了這場演出。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閉幕式中,專場中的云南藏族民歌《美人》,由雷佳、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和絲綢之路樂團共同表演,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