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000個孩子里選中少年Pi
少年Pi的表現(xiàn)同樣牽動著整個劇組。在印度進行了3000人的大規(guī)模試鏡后,李安決定由17歲的蘇拉·沙瑪飾演Pi。蘇拉稱遇到Pi是個美麗的意外:當時他陪弟弟去試鏡,最后自己卻在12人“決賽”中勝出。李安跟每一個孩子單獨試戲,蘇拉念獨白時表現(xiàn)出的“深切情感”與“溫暖特質(zhì)”打動了他。李安說,“蘇拉將自己完全投入到故事情境中,而且是渾然天成,那次念獨白念到最后,他哭了,他的表現(xiàn)令人心碎。從那一刻起我就說,就是這孩子了,我賭他!”有趣的是,蘇拉的父母都是數(shù)學家,而他們的兒子飾演的第一個電影角色名字就叫作“Pi”(π),一個無限長的無理數(shù)。小說作者揚·馬特爾曾在一次采訪中說:“我選擇Pi這個名字,因為這是個不理性的數(shù)字,然而科學家們還是利用這個不理性的數(shù)字達成了對宇宙的理性認識。對我而言,宗教亦是如此,雖然它不理性,然而有了宗教,我們對宇宙的理解才無懈可擊。”
由于Pi在電影中幾乎全部與水為伍,所以對蘇拉的水上訓練變得至關重要。他在中國臺灣接受了包括求生技巧、游泳以及平衡訓練在內(nèi)的高強度特訓。為了配合角色在故事進程中體格的變化,蘇拉必須先增重,嚴格的飲食控制與體能訓練讓他先從150磅重的瘦男孩變成167磅重的肌肉男,而隨著海上困境的加劇,蘇拉在拍攝過程中的體重又銳減至130磅,片中少年Pi的架設船帆、收集淡水、捕魚求生等情節(jié)都是蘇拉必須接受的訓練。
在中國臺灣臺中的水湳機場有一個專為“少年派”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全自動波浪裝置水槽,它長70英尺、寬30英尺、深4英尺,可容納1700加侖的水量,在水槽中,劇組得以制造出各式各樣的水波。水槽后來變得就像蘇拉的家一樣,他眼中的大海有情緒,既兇猛又溫和,有時是兇手,有時又是救星,蘇拉承認,他大部分對海的認知都來自待在水槽里的經(jīng)驗?!渡倌昱傻钠婊闷鳌肥且粋€如何在最瘋狂混亂的狀態(tài)下尋找希望的故事,有時候他會冥想如果自己也像Pi一樣失去了家人,一個人在水槽里漂流的他就哭了。拍完電影,蘇拉說他變得堅強多了,“而且我知道我現(xiàn)在能做到的事,比我過去所以為的要多得多。”
李安對蘇拉的表現(xiàn)很滿意,他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則規(guī)模很大的、信仰的寓言。在許多方面,它所傳達的重點,都是說故事的價值以及分享故事的價值。”盡管在啃這塊大骨頭之前,他還說過“討厭在動畫制作前,預先仿真片中需要的畫面”以及“過去我認為沒必要使用CG技術”,但他后來也表示希望借用這種新的電影語言讓觀眾身臨其境,“并讓他們主動思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他們的信仰”,因為科技似乎從來不會是李安電影中最重要的東西?;蛟S人們也會追問:“這個世界并不是它本來的樣子。它是我們所理解的樣子,不是嗎?在理解某件事情的過程中,我們加進了一些東西,不是嗎?難道這不會使得生活成為一個故事嗎?”探尋真相變得遙不可及,而面對真實的殘酷,選擇偽裝,選擇生存,需要勇氣。(精品購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