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雪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網上消費已經成為時下的一種消費潮流,柞水木耳也在繼央視今年5月1日開始力推之后,成為新晉“網紅”。自5月1日亮相央視8個頻道以來,這款“網紅木耳”受到陜西省乃至全國各地的網友關注,許多網友紛紛在央視唯一指定的電商平臺——陜西傳媒網“樂選全球”購買這款陜西特產。到6月上旬銷售量共計突破4000余單,累計銷售額超過7萬元,銷售量每天還在不斷增加中。
據柞水縣志記載:“萬山叢樹多,土人伐木生耳。”證明早在明清時期,柞水人就從事木耳生產。茂密的森林,清冽的泉水,海拔1000至2000米的山地氣候,孕育了品質獨特的柞水木耳。它顏色烏黑光潤,形似耳朵,肉厚質軟,是秦嶺木耳的代表,既是美食,兼有藥用,還能滋補,也可觀賞。柞水木耳已經在2012年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芍^是柞木之精靈,桌上之珍饈。
柞水木耳的生產大體經歷了從自然野生、樹段人工點菌栽培,到現(xiàn)在的代料地栽、大棚吊袋栽培四個階段。木耳產業(yè)的技術革新見證了一代代柞水人的勤勞與堅韌,柞水木耳的品質越來越好,產量也越來越大。脫貧攻堅以來,柞水縣把木耳作為“一縣一業(yè)”來抓,聚焦攻克深度貧困,采取“‘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的模式,大力實施1萬畝、1億袋、5千噸產量、3億元產值的“1153”木耳產業(yè)發(fā)展計劃,通過動員農戶以山林、土地、扶貧資金入股,大力發(fā)展木耳產業(yè),帶動群眾增收。僅今年春季,全縣新建木耳菌袋生產線5條,大田栽培2000萬袋,木耳產業(yè)覆蓋全縣51個貧困村,3000多戶群眾以土地入股,6000多戶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形成了從木耳的科研試驗、大田栽培、包裝加工、倉儲運輸到產品銷售的全產業(yè)鏈,可以將全縣60%以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吸附到這個產業(yè)上。如今部分柞水的貧困群眾進行產業(yè)基地進行務工,在家門口實現(xiàn)就業(yè)。
木耳不但帶動柞水農業(yè)增效、農民致富,還是柞水的一張名片。下梁鎮(zhèn)西川村整村發(fā)展木耳產業(yè),結合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成功將一個深度貧困村打造為一個農旅特色小鎮(zhèn),目前西川村正在申報3A級景區(qū),已與柞水溶洞、牛背梁森林公園等4A級景區(qū)連線,成為游客農業(yè)觀光游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