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商洛
商州水煎包——一抹無法割舍的鄉(xiāng)愁
許 騰
“您要的3個水煎包,收你1元,再找給你1毛錢,自己從盒子里拿就成。”十七八年前,商州東門口一個雙扇大鐵門外,每天天不亮,一對夫妻就利落地支撐起了臨時攤點,準(zhǔn)時向過路食客售賣水煎包,婦人熟悉而敞亮的聲音,如同固定的音符,風(fēng)霜雨雪,從不間斷。
操作臺前爐火正旺,半人高的火爐一旁,男人推拉著風(fēng)箱,向大平底鍋輸送熱能。婦人在桌案上嫻熟地包著包子,一排排沾著面粉的包子整齊地碼在案邊等待入鍋。大平底鍋后的空地上,擺放著四五張矮桌,長條矮凳順著桌邊依次合圍。每張桌面中間擱一桶竹筷,一大碗紅油白芝麻辣椒汁,便是吃水煎包
的基礎(chǔ)配置。
你來我往的食客讓這一方天地?zé)狒[非凡。掀開鍋蓋,一圈套著一圈、擠擠挨挨整齊鋪排的大包子讓人垂涎欲滴。一大勺面水順時針澆下去,鍋里發(fā)出“呲呲呲”的響聲,霎時間熱氣環(huán)繞、水泡沸騰。三兩分鐘過后,再一次淋上菜籽油,金燦
燦、水靈靈的大包子便脫胎換骨,散溢著獨特的
香味兒,誘惑著商州城里或遠(yuǎn)或近的食客。
這波熟練的技藝,是時間深處最平常的積淀和錘煉,讓人賞心悅目,如同在等待熱包子出鍋的同時,觀看了一場精彩的演出。與此同時,口水在喉嚨里上下涌動,這是對人間臻味的期待,更是商州人每天開啟新生活的一份虔誠期許。
金燦燦、水靈靈、圓鼓鼓、皮薄餡飽的水煎包幾經(jīng)周折,終于呈現(xiàn)出了最誘人的姿態(tài),三四個就能裝滿一大碗。兩根筷子一手一根,筷子尖同時發(fā)力,將大包子從中間割裂開來,充盈的粉條混合著少許韭菜和豆腐同時翻涌而出,一股子香氣頃刻間飄逸靈動。幾勺懸浮著白色芝麻粒的鮮紅辣椒油澆上去,水煎包再次呈現(xiàn)出勾人味蕾的魅力,辣、燙、嚼勁兒十足,個個食客吃得酣暢舒坦,臉上洋溢著滿足感、幸福感。要知道,新出鍋的水煎包是最佳食用時間。
在商州人的生活里,三四個水煎包搭配一碗豆?jié){或者一碗稀糊湯,是再好不過的早餐食譜。我上學(xué)的時候,吃得最多的便是東門口的水煎包,我與外婆同桌分享水煎包的畫面,至今記憶猶新。
其實,這項營生非常辛苦。前一天傍晚發(fā)面,摘洗韭菜,凌晨3點起床開始拌餡料,滾油燙炒辣椒油,為出攤做好充分的準(zhǔn)備。凌晨5點,蹬著三輪車準(zhǔn)時擺攤售賣。說實話,我的內(nèi)心里充滿著敬佩之情,正是這份執(zhí)著且平凡的勞作,讓一方小城里的老百姓得以獨享舌尖上的美味。
隨著時光的推移,商州水煎包成了我一直無法抹去的一份遙遠(yuǎn)的念想。在外闖蕩的日子,雖然也能見到售賣水煎包的攤點,其食材和做法也差不多,但是怎么也吃不出商州水煎包的那份原汁原味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