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 瀟
1977年出生的崔海飛連續(xù)12年獲得商南縣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好記者、先進個人等稱號,獲評商洛市2023年第四季度敬業(yè)奉獻類好人。
1999年,大學畢業(yè)后的崔海飛來到深圳從事銷售行業(yè),經過10多年的打拼,從一名銷售員逐步走上了銷售經理的位置。2010年底,崔海飛回到老家過年,看到年邁父母兩鬢的白發(fā),他的愧疚感油然而生,正好此時有一個機會,能夠實現大學時期的夢想——當一名記者。思考再三后,崔海飛辭掉了深圳的高薪工作,回到商南當起了一名記者。
有一次,單位接到縣人大常委會的通知,要求派一名記者參與全縣環(huán)保世紀行采訪調研活動。崔海飛主動接受了任務,深入全縣各鎮(zhèn)畜禽養(yǎng)殖場,不顧臭氣熏天的糞便和污水,第一時間抓拍了污染現場圖片。他所撰寫的新聞稿件,圖文并茂地反映了全縣畜禽養(yǎng)殖污染水源的突出問題,在多家媒體上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后來,崔海飛被縣人大常委會環(huán)保世紀行組委會評選為先進個人。2016年,被評選表彰為商洛市“最美環(huán)保人”。
十幾年來,憑借著對新聞工作的堅守和熱忱,崔海飛走遍了全縣鎮(zhèn)村的溝溝岔岔,采寫了大量貼近生活、反映基層的新聞稿件。
2019年,商南縣融媒體中心正式組建成立并上線試運行,工作成績突出的崔海飛兼任了中心新媒體部副主任、“愛商南”APP和“商南發(fā)布”PC端責任編輯。面對新技術、新應用的挑戰(zhàn),崔海飛主動出擊,積極參加培訓,不斷學習鉆研。經過一番摸索,他漸漸掌握了短視頻拍攝、制作,微信公眾號及APP后臺管理等新媒體業(yè)務知識,逐步從一名傳統(tǒng)媒體記者轉型成了多媒體全能記者。
2020年9月,崔海飛接手了“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內容推送任務。為了推送高質量的新聞稿件,他在完成每日編輯新聞稿件工作后,又抽出時間深入基層一線挖掘新聞,拍攝圖片、短視頻并撰寫文稿、剪輯制作。近2年來,他采寫拍攝的《陜西商南縣富水鎮(zhèn)茶海公園:茶園變景區(qū) 茶山變金山》等60多篇作品在“學習強國”商洛學習平臺推送刊發(fā),累計600多篇新聞作品經過他的嚴格審核在“學習強國”商洛學習平臺刊發(fā)。2021年,“學習強國”商南編輯部被省委理論講師團評為“學習強國”陜西平臺優(yōu)秀供稿單位,崔海飛參與創(chuàng)作的《一輩子一棵樹》榮獲了2020年度“陜西省新聞獎”電視專題一等獎。
2024年是崔海飛從事新聞工作的第十五個年頭了,他說:“在記述‘茶奶奶’張淑珍事跡的《茶語人生》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贊嘆她:‘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一棵樹,一輩子,不舍初心得始終。’這句話也是我不斷前行的方向和動力,我將繼續(xù)用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記錄時代的步伐,反映百姓的心聲,努力當好宣傳‘排頭兵’,做時代的記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