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 亮
早春時節(jié),萬物生長,萬象更新。
洛南縣四皓街辦中心村,娛膳坊農(nóng)家樂里一片忙碌。
“老板娘,這個吊頂好了,你來看一下。”
“這個綠植放這里,你看合適不?”
院子里,三四名工人剛給包間重裝了吊頂,木質(zhì)的三角吊頂搭配著玻璃墻,別致而美觀。“夏天客人坐在這里鐵定涼快。”工人師傅樂呵呵地說著。
屋內(nèi),婦女們系著圍裙,擦擦洗洗,順便把一些陳舊的桌布換下來,鋪上新的。消毒柜里一個個餐盤亮得“刺眼”,打掃過的包間窗明幾凈,幾乎無一點塵埃。
老板娘陳雷芳忙里忙外,沒有片刻停歇,剛“審視”完吊頂,又忙著給葡萄架掛裝飾品了。
小橋上的葡萄架在太陽照射下閃著金光,橋下的池塘里,一群魚兒在歡快地嬉戲。雖不是時節(jié),但能想象到葡萄成熟時醉人的景象。
“把這兒重新裝修一下,好了就準備開門,前兩天就有人打電話訂包間呢。”陳雷芳高興地說。邊說邊麻利地干著活。
前不久,在省婦聯(lián)、省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的《關于命名2021年度省級“健康家庭示范戶”的通報》里,陳雷芳家榜上有名。與陳雷芳聊起此事,她露出靦腆的笑容,說道:“我覺得我們家跟別人家沒啥區(qū)別。”陳雷芳的家就在她辦的農(nóng)家樂附近,小院干凈整齊,兩層半樓房時尚美觀。屋內(nèi)外擺了許多大盆綠植,擔心放在農(nóng)家樂凍著,年前她和丈夫搬了回來。陳雷芳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jīng)嫁出去,小女兒在縣城上中學。前些年,她和丈夫樊亞峰在南方打工,掙了些積蓄,蓋了房子。6年前,鄉(xiāng)村旅游興起之時,看到家鄉(xiāng)變化很大,夫妻倆經(jīng)過商量,在家門口辦起了農(nóng)家樂。
“我們這兒雖說是農(nóng)村,但離城較近,開車只需五六分鐘就能到,屬于鬧中取靜的好地方,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這里。再加上我們的菜都是農(nóng)家菜,還挺受歡迎。”陳雷芳說,“你看那邊還有個垂釣園,節(jié)假日來這邊的人很多。”
做餐飲最重要的是質(zhì)量,陳雷芳深知這個道理。6年多來,她和丈夫每天6點出門去城里買菜,精心挑選各種蔬菜。也常常為了一些新鮮的野菜,跑很多地方,直到挑到滿意的為止。因為對質(zhì)量的重視,陳雷芳的農(nóng)家樂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很多回頭客,慢慢變得小有名氣。
開餐飲店是很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夏天,為了讓游客玩得盡興,兩口子常常忙到晚上12點才關門。
“以前在外奔波,總覺得是在漂泊。回到家鄉(xiāng),不僅心里踏實了,還能掙錢。”她說。她認為,只要人踏實肯出力,總能掙到錢。
如今,陳雷芳的農(nóng)家樂長期雇了四五個員工,大都是村里的鄉(xiāng)親,去年,光工資就發(fā)了20多萬元。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待20多桌,營業(yè)額達7000多元。
“未來一定會更好。”陳雷芳對生活充滿信心。